连载丨《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第三章:大同之梦•杏坛花开

连载丨《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第三章:大同之梦•杏坛花开

核心提示:办学传道,入世为官,孔子通过不同的路径努力实现大同之梦。如果说此前的孔子是一位崇尚礼学的有为青年,那么从洛阳归来后,他开始探寻一条更宽广的道路,这就是创办私学,把自己的理想传播给更多的人。

【编者按】13000年前,我们的先民怎样战胜了末日危机?西晋的腐败奢靡到了怎样让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诡异的镜子为何成为宋代以文立国的起点?一本失传已久的明代奇书怎样回归祖国?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让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读物——《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党95周年之际,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权,宣讲家网自7月1日起连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以飨读者。

杏坛花开

导读:办学传道,入世为官,孔子通过不同的路径努力实现大同之梦。如果说此前的孔子是一位崇尚礼学的有为青年,那么从洛阳归来后,他开始探寻一条更宽广的道路,这就是创办私学,把自己的理想传播给更多的人。

孔子博学的名声为他收徒带来很多便利,连一些贵族也愿意把孩子送来做他的弟子,向他学习《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艺。而孔子的课堂也前无古人地向所有人开放,不论贫富贵贱,只要交上一份小小的拜师礼,就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为贵族所垄断的教育普及给平民的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教师和第一个宣讲家。他一生所收的弟子据说有 3000人之多,其中熟习“六艺”的 72 人,都是文武双全,同时也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因此被称为“七十二贤人”。这其中不乏出身贫寒的子弟,甚至还有曾经犯过罪的人。孔子还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出身贫寒而且坐过牢的弟子公冶长。

一天,孔子讲学之处来了一个身穿奇装异服的访客,他把公鸡毛插在帽子上,把雄猪的皮装在宝剑上,倚剑而立,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这个人名叫子路,他后来先后在鲁国、卫国为官,而此时却是个只知道使用蛮力的村野少年。

孔子问他为何如此装扮,子路回答说:“古时的君子都是仗剑而行的。”孔子一贯主张仁政德治,希望以道德来教化天下,因此对子路的行为不以为然。他告诉子路,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有不善良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就用仁义使他们罢手,何须使用武力?子路恍然大悟,急忙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从此,他跟随在孔子身边 40多年。

颜回同样出身于贫寒之家。他和父亲都是孔子的学生。虽然他的生活很艰苦,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陋巷破屋,但他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因此深得孔子的喜爱。孔子夸奖他能做到“不迁怒,不二过”,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一天,孔子与颜回、子路两人对坐,孔子问道:“你们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说一说你们的志向?” 子路抢先回答, 慷慨激昂道: “我希望和朋友们共享我的马、车和皮衣。即使用坏了,我也不后悔。”颜回则谦虚恭敬地表示,希望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 不推脱劳苦的事情。 话音刚落, 子路又抢着反问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孔子捻捻胡须,轻轻说出了三句话:“我希望老年人能安心养老,朋友之间能相互信任,年轻人能得到关怀。”那一刻,似乎天下之人,都已纳入他仁慈的注视之中,都已装进他博爱的胸怀之内。

3-6

图 3-6 《孔子讲学图》

孔子的杏坛绝不只是枯燥的理论讲解,那里充满了智慧,也洋溢着平等、自由和欢乐的气氛。(图3-6)有时, 他会与学生们谈论 《诗经》 ,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孔子最喜欢的篇章;当学生狂妄炫耀的时候,他会不动声色地打趣;当他为弟子上课的时候,别的弟子甚至可以在旁边鼓瑟奏乐。这些课堂上的实景都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这本书中。

这是孔子人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可是不久,这样的日子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打断。正在上课的孔子突然中断了课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鲁国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发动了政变,到处都是手持兵刃的士兵,到处都是烈焰冲天的房舍。鲁昭公逃亡北方,孔子平生第一次面临着重大的抉择:三位掌权者之一的季孙氏曾是孔子办学的出资人,如果孔子愿意,他完全可以借此获得锦绣前程。但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做君子,不能在乱臣当权时期出仕,这是孔子唯一的选择。

公元前 517 年一个秋天的早晨,孔子乘着牛车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鲁国。

孔子来到齐国,齐景公曾是他最显贵的学生。齐景公向他求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说:“成功管理一个千乘之国,要恭敬认真地对待工作,诚信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时节。”他还说出了著名的论点: “君君,臣臣, 父父, 子子。 ” 就是说, 君要行君道, 臣要行臣道, 父要行父道, 子要行子道。人人都要正其位,安其事。否则,君臣失位,长幼失序,伦理失常,社会就难以公正和谐。

齐国的大臣晏婴并不认可孔子的思想,齐景公对孔子也日益冷落,甚至有人传闻齐国的贵族想加害孔子。孔子立即把自己的行囊装上牛车,决定返回鲁国。这一次,他的脚步是那样匆忙,连淘完的米都没等沥干,就踏上了归程。

孔子渴望实现他“克己复礼”、社会大同的梦想,经过了太久的等待,在 51岁这一年,他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这一年,鲁国终于从内乱中安定下来,鲁定公请他出任中都宰,官职虽不大,但孔子终于有了实现大同之梦的舞台。

在孔子眼中,“大同”是指大道实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公有的,选举贤能的人为政,人与人之间讲求诚信,和睦相处。人们不只爱自己的双亲,不只爱自己的子女。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安享晚年,所有的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年老丧夫或丧妻的人、失去父母的人、残疾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供养。阴谋诡计被遏制而不能施展,劫掠偷盗、叛逆犯上的事也不会发生,外出都不用关门闭户。

按照这样的治理方法,他担任中都宰后,鲁国的国都果然面貌一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孔子也被提拔为司寇,成为管理司法的最高长官。

担任司寇后,孔子下决心限制贵族的特权,因而为贵族所迫害。牛车又一次载着他,踏上了流亡之旅,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就是 14 年。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