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品质提升 深化发展转型

聚焦城市品质提升 深化发展转型

摘要:城市品质就像一把标尺,衡量着一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切实把发展转型、管理转型引向深入,从功能、文化、生态、宜居、建设、管理六大方面布局,将工作重心和主线聚焦到城市品质提升上来,展现首都核心区的城市文化风采。

西城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展现首都核心区的城市风采。

西城区将深入推进安徽会馆等一批不可移动文物的“解危、解放、解读”。  

金中都公园的夏日,宜居生活的一景。 

城市品质就像一把标尺,衡量着一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切实把发展转型、管理转型引向深入,从功能、文化、生态、宜居、建设、管理六大方面布局,将工作重心和主线聚焦到城市品质提升上来,展现首都核心区的城市文化风采。

将塑造高品质城市作为根本职责

“城市品质”有着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和评价维度,对此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有着独到的理解。“城市品质既体现在外在的形象、特色、气质上,也体现在内在的安全、便利、舒适上;既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功能配置、空间布局、景观风貌上,也体现在细节之处的精心别致、搭配协调、亲切友好上。”他认为,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独有的气韵、品位和魅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要塑造高品质的城市,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人,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作为首都核心区,西城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卢映川说,这就要求西城必须强化首都意识、首善意识,自觉地把城市工作放到首都城市发展大局中去审视和定位,积极适应变化,切实把发展转型、管理转型引向深入,把工作重心和主线聚焦到城市品质提升上来。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多来,西城区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着力增强首都核心功能,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全面打响了治理“大城市病”攻坚战,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为进一步做好核心区城市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但在当前的发展中,西城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例如,人口、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街区之间发展管理不平衡等。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和背景,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宜居生活和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影响着西城的城市品质提升和魅力展现。因此,西城将把塑造高品质的城市作为根本职责,不断提高规划建设品质和管理服务品质,强化担当意识,从功能、文化、生态、宜居、建设、管理六大方面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展示文明古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象。

提升功能品质:非首都功能疏解

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西城区将把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增强首都核心功能作为区域发展的主题,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准则。

其中,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重要一环。西城区将集中力量抓好批发市场疏解和低端业态清理调整,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同时,持续开展地下空间、群租房、违法建设、违法经营整治等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低端业态清理;精细管理各类房屋、土地和空间资源,加强腾退资源集中优化配置,确保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和市民宜居生活。

提到核心区的产业疏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动物园地区。相关数据显示,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已经累计完成9家市场、24.3万平方米的疏解升级。据介绍,2016年,西城区将基本完成“动批”和天意市场(阜外店)的疏解,全面启动官园批发市场、万通小商品市场等疏解,同时推动马连道地区市场主体及周边业态转型升级。到2017年,西城区全部完成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任务。疏解之后的“动批”将成为集科技、金融、设计和公共服务类等新业态的金融创新中心。

在职业教育疏解方面,西城制定了今年职业学校校址腾退计划,对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小市口校区、甘家口校区和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南线里校区进行腾退,3个校址计划今年年底前腾退完毕。

此外,今年西城区撤除市场4个,今年年初完成了陶然亭花鸟市场、新壁街早市和福绥境市场的3处撤市。作为今年计划撤市的最后一处,也是面积最大的一处,目前,天秀市场的撤市也已经完成。

提升文化品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西城区是古都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是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和精华所在,拥有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城区将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唤醒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刻记忆。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以中轴线建设为统领,坚持整体保护,从旧城整体风貌、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历史街巷胡同、不可移动文物四个层次开展全面保护。努力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整体保护效果的更好展现;实现一批重大的文物和历史建筑的对外亮相;实现街区风貌协调水平的明显提升;加强政策集成和保护模式的探索创新,建立科学有效规范的长效保护机制。

同时,西城区将坚持“文”、“物”保护并重,延续历史文脉,为后人留下追慕先贤、认识城市、感悟历史的驻足之地。深入推进不可移动文物“解危、解放、解读”,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对包括杨椒山祠、浏阳会馆、绍兴会馆等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用于居民杂院使用的区级以上文物进行腾退,对安徽会馆、康有为故居、朱彝尊故居等一批部分腾退或年久失修的文物完成腾退并修缮,推动沈家本故居等一批文物合理保护利用,实现每周评论旧址、儒褔里观音寺过街楼等一批迁而未建的项目落地迁建,新认定武定23号等一批有保留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将区保以上文物以及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会馆、名人故居全部实现腾退保护,做到应保尽保。坚持文物的合理、活化使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整理、发挥文物的文化传播价值,借助新媒体手段和社会力量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市民和游客进得去、有的看,把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光彩充分释放出来。

此外,西城区将创新全面保护机制,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全面保护方式,采用“腾退修缮”、“节点辐射”、“市政带动”、“环境整治”等渐进式的保护更新修补方式,提高历史文化保护的可持续性与灵活性。坚持先试先行,勇于探索适合中心城区的保护政策,采取大规划、渐进式、强管理、社区型综合保护更新政策,全面有序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合理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名城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热爱名城、呵护名城的良好氛围。

提升生态品质:做好“绿”“水”两篇文章

有品质的城市必然是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西城将进一步加大生态西城建设力度,努力增加更多绿色空间、营造更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据介绍,西城将重点做好“绿”、“水”两篇文章,多途径拓展绿色空间,加快推进城市绿道、规划绿地建设,制定实施街心公园、微型花园建设计划,提升公共绿地养护水平。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让边角地、畸零地、闲置地和市政遗留项目等绽放“绿容”。同时,依托各类绿地、公园,改进设计、拓展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健身场所。

此外,西城将围绕“六海”水系、公园湖泊、滨水绿道,加大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力度,构建水清岸绿的区域水网。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大施工扬尘、废气排放检查治理力度,巩固“无煤化”成果,推进雾霾问题治理,谋划城市“蓝”图。

提升宜居品质:改善3.5万户居民住房条件

城市品质最终要体现为宜居,让人们工作和生活更方便、更舒心,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据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西城区将持续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推进白纸坊光源里、菜园街等重点项目实施的同时研究、储备和启动新项目,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实现3.5万户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此外,西城将大力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化,努力使城市服务的精心周到从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例如,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规范实施“学区制”,加快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驿站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与服务水平,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更加便利、规范和品牌化。

提升建设品质:打造精品为城市添彩

城市建设的质量水准是城市品质的重要反映,既体现在一栋栋建筑上,也体现在一件件设施上。为着力塑造城市这个“文明的容器”,西城以“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为建筑方针,加强街区整体风貌衔接协调,全面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打造有品位、高质量的建筑,让每一幢建筑都成为为城市添彩的精品。同时,抓好围挡设计、施工周期公示、建筑垃圾清运等细节管理,努力把施工过程也变成彰显城市之美的过程。

同时,西城区将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国际一流为标准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标准和实施模式,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加快打通“断头路”、微循环,完善路网体系。用各类标识、铭牌、城市地图、色线指引系统等设置,打造供市民轻松漫步的街道,增强城市的亲和力。

提升管理品质:让城市的善意从细节中体现

城市的管理水平既是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更是决定城市品质的重要因素。“核心区的城市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成为城市管理的典范。”据悉,西城将从细化管理频度、粒度、维度入手,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拓展提升。为适应城市高效率、快节奏运行需要,西城将构建全周期、全天候的动态管理模式,理清城市管理各领域、各环节衔接配合责任,健全“全响应”服务机制,提高运行服务效率。

此外,西城将打造城市管理网格,统筹建立区、街城市治理综合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手段把每一间房屋、每一幢建筑、每一件设施都纳入精细化管理之中。健全满意度调查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需求、对接服务;深化“平安西城”建设,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让生活更安全、更安心,让城市的温暖、善意和友好从细节中展现出来。

■相关链接

每个街道建一个历史文化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西城区将加强历史文脉梳理,深入发掘首都文化、京味文化的内涵,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西城将加快推进德胜门对景、北京坊、天桥汇等项目,打造富有时代气息、人文内涵、体现西城标志性特征的“百年工程”和“传世精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组织修编“正阳文库”等旧城历史文化研究文献,采集编制“西城口述史”。

同时,西城区将加强地方志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大非遗传承和展示的物质空间,恢复整理出一批以胡同、四合院、文物、老字号、名人故居为核心,融文化、商业、旅游、休闲、绿化美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体验线路。同时,加大区域内博物馆、艺术馆等资源的规划、整合和建设力度,支持多元主体办好小微型专题博物馆,在每个街道建立一个街区历史文化博物馆或展陈室,使之成为西城居民留住乡愁的精神和物质载体。

此外,对老字号文化品牌的传承、复兴与弘扬也将成为西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鼓励、支持老字号企业创建非遗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老字号博物馆,举办或承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大栅栏琉璃厂精品交易文化季、老字号创意文化展示等,提升老字号的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