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伟:党和人民奋斗史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3)

王均伟:党和人民奋斗史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3)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研究历史,充分掌握资料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融会贯通,不如此就不能旗帜鲜明、鞭辟入里地回应、纠正、澄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认识。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而言,我们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在这一点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一个范本,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态度和方法,特别值得史学工作者认真体会、深刻领悟。

要以热点话题引导舆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也要把握好时、度、效。去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界、史学界与媒体合作,就做得非常成功。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中国抗战的艰辛历程,再现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重大历史问题不含糊、不回避、不退缩,始终掌握舆论主导权、主动权,向国内外传递了正能量。

要讲好故事。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史、中国近代以来的奋斗史、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蕴涵着无数生动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可信、可敬可亲,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这个资源用好用足,才能使文化起到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作用,才能使中国故事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要创新表现方式。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表现内容和方式上非常灵活,特别善于利用短小精悍的故事、段子传播谎言,利用学术创新的面具隐蔽真实意图,利用新媒体和艺术手法迷惑读者。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使斗争的效果更好,就要紧跟时代潮流,扣准时代脉搏,除了写文章,史学工作者还应当更多地介入电影、电视、广播、戏剧、网络等各个领域,让正史、信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把那些“戏说”、“神剧”、“无厘头”的肥皂泡直接戳破,最大程度地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