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支柱(2)

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支柱(2)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及“自强不息”的价值理念与当代“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及“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与当代“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最深厚的历史认同

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时代,这是一个中国人民昂首挺胸、阔步向前、充满自信的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在中国梦的感召下空前强大。我们要更好地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唯有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充满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完整的国家共同体在历史上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特征,不能将其孤立或分割开来去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尤其要认识到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是相通的。历史是铁证,现实是鉴证,未来是求证。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分割历史和虚无历史的极端民族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去辩证地正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中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阶段的新胜利。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孕育着中华文化的民族自信。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从来都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与担当。台湾问题、南海争端、冷战摩擦等国际态势动荡,虽然各种矛盾与冲突频发,但是中国在处理相关问题上显现出来的文化自信,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优秀民族基因。

我们知道台湾和钓鱼岛历史上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外交等方面,我们都会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去审视这些国际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与大陆虽未实现统一,但台湾的民族属性并没有改变,文化传统、语言结构、人文风俗等方面的发展均是与中国大陆一脉相承、彼此相依,两岸人民都有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文化基因。因此,中国外交一向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在政治、军事或外交上不能允许任何国家分裂中华民族的行径发生。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外交战略相呼应,通过对话磋商和危机管控机制的手段,不排除在非常态势的情况下使用军事武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正如中华文化里面的一句至理名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能生存下来,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蕴含了团结、坚韧、忠贞、智慧等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四个自信”,凸显出文化自信的基本思想——“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独特精神标识。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今天的使命与担当——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建构起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作者系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