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西方——战略焦虑导致“安全困境”

俄罗斯与西方——战略焦虑导致“安全困境”

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已安在俄罗斯门口,北约东扩的步伐不止;俄罗斯也相应调整其军力部署,美俄战机、军舰频频出现“危险动作”;同时,俄欧在制裁与反制裁中继续角力。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俄与西方是否仍将问题缠身?

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

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列昂尼德·古谢夫(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

左凤荣(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哈桑·纳法(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系教授)

安东尼·科德斯曼(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学者)

乔希·科恩(美国国际开发署前项目官员)

乔治·佐戈普鲁斯(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

战略目标相左,西方对俄“遏制”色彩趋浓

冯玉军:自2008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波峰到浪谷的戏剧性转变,美对俄战略定位从“伙伴”转为“对手”甚至“威胁”,对俄政策也从“战略重启”转为“战略对冲”。目前,美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并加强了在欧洲的军事部署,目标是通过军事同盟和强化前沿军事部署对俄进行威慑与防范,但与此同时,美并未放弃对俄融合政策。

导致美对俄政策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克里米亚危机以及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使美国断定,俄罗斯试图突破并改变战后欧洲势力格局,这是美国所无法容忍、也是欧洲国家极度担心的。美国战略界不满普京总统的执政理念与风格,希望俄国内政治发生美国所期望的变化。

沈骥如: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一直没有改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路东扩,大大压缩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2016年,美国启动了在罗马尼亚的反导系统,在波兰的反导系统明年也将建成投入使用。近两年来,美国海空军频繁出现在俄罗斯近海,对俄进行抵近侦查,俄罗斯则对美国军机进行“滚筒式”拦截,对美舰进行“模拟攻击”。这些事实表明,美国正在步步紧逼地“遏制”俄罗斯。

列昂尼德·古谢夫:目前,美国将许多兵力部署在波兰、波罗的海等东欧北约成员国,一方面,是应这些国家领导人的要求;另一方面,美国也有扩大在这一地区存在的战略意图。前者给了美国不断扩大军事存在的理由。

左凤荣:美国加紧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扩大北约在俄罗斯毗邻地区的军力。美俄在欧洲的这种“对峙”,很难分清哪一方是“矛”,哪一方是“盾”。奥巴马对俄政策的出发点是防止俄罗斯重新成为挑战其霸权的国家。奥巴马任内的美俄关系总体看是分歧大于合作,对抗色彩更浓。美国对俄政策“遏制”色彩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不愿看到俄罗斯重新崛起。此外,美国的对俄“遏制”政策中也有意识形态的因素,普京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的努力,被美国人看成是加强专制和倒退。

哈桑·纳法:奥巴马在首个任期之初,曾试图改善美俄关系,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很短时间内便实现了互访。但这种“蜜月期”在普京担任总统之后便不复存在。一方面,美国不断对俄罗斯施压,压缩其战略空间,另一方面,普京的强人性格决定了他要把重振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作为重要目标。俄美两国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发生了碰撞,这是双方关系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安东尼·科德斯曼:美国认为,俄罗斯不顾美国反对收留斯诺登、在乌克兰危机中公然占领克里米亚、借叙利亚危机强势重返中东,令人恐慌。俄罗斯则觉得美国持续推进北约东扩、不断挤压其战略生存空间。美俄之间政治关系趋冷,导致美国对俄罗斯“遏制”战略色彩越来越浓,并直接表现在美俄两国军事关系日趋紧张。美俄战机和军舰近期频频出现“危险动作”,这传递出一种非常严重的危险信号。

乔治·佐戈普鲁斯: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前,欧盟一直把俄罗斯视为“战略伙伴”,之后俄罗斯在欧盟眼里就成了“战略挑战”。在今年6月底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向峰会提交了一份欧盟全球战略报告,该报告就用“战略挑战”来描述现在的欧俄关系。该报告被认为是欧盟的外交指南。欧盟上一份这样的外交指南是2003年时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向欧盟峰会提交的,在那份报告里,欧盟把俄罗斯定位为“战略伙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