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管”成出租车是道夹生饭

网约车“管”成出租车是道夹生饭

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即将“满月”,但地方细则的制定却步伐缓慢。最近,有地方陆续公布网约车管理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准入门槛、运营方式上做出严格限制,引发争议。公众担忧,网约车管理会驶上出租车管理的老路。地方网约车细则制定和出租车改革是牵动数亿百姓神经的民生领域重点改革,更是观察地方改革执行力、简政放权成效和百姓获得感的风向标。(8月28日《京华时报》)

国家版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改革的一只靴子开始落地,网络车的“正规化”征程就此开启。不过,从中央指导到地方实施,自上而下的改革殊其不易,已有的地方版细则不但步伐缓慢,管理方式延续“从紧从严”,管理的模式采取“路径依赖”——以高于出租车的管理条件和标准去约束网约车,让其竞争优势不再突显。

地方如此做当然有诸多利益考量,比如对出租车利益的保护,某些部门作为既得利益者要优先考虑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加之“抗议凶猛”,自然也是小心为上。还有出于管理方便的需要,既有的出租车管理方式简单而适用,用在网约车上不需要大费周折,减少了诸多不确定性,完全处于可掌控之下。用“新瓶”装“旧酒”,对管理方来说,也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率的策略。

不过,方便了管理,兼顾了利益,网约车成为传统出租车的一份子,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利用了一个网络预约的平台,采取了线上约车和下单的方式。网约车“管”成出租车,对网约车这个新生的业态,也将造成极强的遏制,行业的发展难以做到持续而有竞争力,改革的预期就会落空。至于公众,很难从网约车的改革中获益,也无法对铁板一块的出租车改革产生推动力。

出租车管理的诟病已根深蒂固,其最大的的问题就在于,行政之手伸得太长,行政化控制造成了市场化垄断,整个行业模式僵化,内部利益分配失衡而矛盾重重,已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也正是基于此,义乌等地的出租车改革,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序开放了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打破现有出租汽车经营模式和行业环境,建立由市场调节的出租汽车准入与退出机制。

网络车的优势在于,长期脱离监管之外,没有了管理成本尤其是行政管理成本,使得其价格相比于出租车更为便宜,再加上其呼叫的方便快捷,故而受到了消费的青睐。除此之外,以市场化的模式进行营运,让网约车的服务更为周到,也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出租车的方式去行网约车改革,硬生生将其逼成出租车的另一种存在方式,那么就失去了改革的本意,改革的预期恐怕很难实现。

如果出租车的管理方式已十分先进,市场化程度很高,那么网约车参照出租车管理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出租车本身需要改革的情况下,把新业态硬生生管理成老常态,此举无疑是一种懒症并“开了倒车”,结果市场驱动与行政管控之间,依然会引发强烈的冲突与对抗,“体系化游离”的风险和概率就会增加,泛滥成灾的“黑车”现象依然无法得到根治。当然,把网约车新政做成一道“夹生饭”,最终可能沦为“多输”的结果。

国家版网约车新政明确,网约车平台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网约车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然而一些地方硬生生规定其价格必须比出租车贵,而且在数量上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行政之手伸得如此之长又如此强悍,僵化体制下的思维惯性才更为可怕,亦是改革之难的真实映射。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