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个全面”内涵 争当干事创业先锋

把握“四个全面”内涵 争当干事创业先锋

摘要: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在党性原则、理想信念上坚定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在思想、行动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时刻保持警惕,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保持灵魂的高尚和纯洁;在具体工作中要把牢政治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涉及群众根本利益问题上立场坚定。二是坚守法纪红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是推动“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部署,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纲领,其科学内涵已延伸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精神实质,要善于做好“五种人”。

1、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规范基层管理上做表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从“强”、“补”、“建”三方面着手。一是“强”学习。重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章、党规的认识,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提高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辨是非、明方向的能力。深入挖掘身边党性觉悟高、影响力广泛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头效应,让更具现实感和更接地气的身边人、身边事,来启发、影响周边的党员干部。二是“补”短板。切实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解决活动场所、设施设备“标准低”、“基础差”的问题。以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进一步选强配齐领导班子,不断提高基层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三是“建”制度。在管理上要完善组织领导、目标考核、奖惩落实等制度;在标准上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建立区党员动态管理新模式,畅通党员进出渠道;在服务上要完善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畅通民意和群众监督渠道;在党内关怀上要建立关怀机制,把经济困难的党员群众困难帮扶纳入民生改善范畴。

2、牢固树立率先意识,在深化基层改革上做表率,做创新发展的开路人。重点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在思想上要有准备,做到三“敢”。要敢想。敢于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开放的理念,从根本上解除长期困扰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惰性。要敢为。摒弃畏难情绪,直面改革中的矛盾焦点,知难而进,以壮士断腕之勇气决心,推动改革继续前进。要敢担责。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准备。二是在能力上要有提升,做到三“抓”。抓项目引进,进一步转变招商引资理念,更加注重科技项目引进。抓要素集聚,充分发挥院士创新产业园、力合科技创新基地的平台作用,加快高端人才、创投基金、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抓新兴产业培育,借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契机,研究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新兴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加快推动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三是在工作上要勇于探索,做到三“新”。探索集体资产管理新模式,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来科学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推行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支持其投资实体经济,形成长效收益机制。探索特色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鼓励利用绿色资源、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发展农家乐、度假村、生态农业等项目加快精美乡村建设。探索提高群众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的新办法。在提升居民素质、引导村民增收等方面想办法,在解决绿心及未开发区域群众养老保障问题上出点子;积极发动园区企业、社会资本共同成立慈善基金,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3、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上做表率,做法制建设的带头人。关键在于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提升法治意识的问题。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领导干部层面,定期组织开展法制培训,营造以上率下的学法氛围;普通员工层面,建立依法行政常态化学习机制,促使形成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群众矛盾和纠纷的工作习惯;执法人员层面,加强专业培训,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流程规范方面上新台阶;居民群众层面,采取定点定期宣讲、律师团下乡、媒体网络及微信互动等灵活多样的“动态”普法教育形式,让群众真正做到知法、学法、守法、用法。要营造依法行政氛围。打造服务型园区,推行阳光行政,将办事流程、办事要求全面公开,让老百姓正确理解法律规定,让政府的权力规范透明。二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问题。严格执法程序。要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园区行政执法范围、方式、种类、步骤、幅度等提出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的程序。推行执法公开。要主动将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执法资格向社会公开,与被执法主体做好沟通,做到依法用法,公平公正。完善执法监督。要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设置执法投诉意见箱,严格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将执法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三是引导群众信法的问题。解决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关键是要将法治理念融入到调解群众纠纷和信访工作中,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合理权益。健全依法化解工作机制,通过案例宣传引导纠纷当事人选择依法化解方式;进一步完善纠纷化解的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劳动仲裁等制度,畅通各类型纠纷的解决渠道;建立法律援助体系,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维权救济问题,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打得起“官司”,形成一种遇事找法的氛围导向。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