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徐祥临:精准扶贫问题研究(2)

下面,我再对我国扶贫的过程简单地做一个介绍。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一直都是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的。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也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在那个时候,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方针是生产自救与国家救济相结合。而生产自救与国家救济相结合实际上主要还是以生产自救为主。因为改革开放前,我们实行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实行政经合一的一种体制。在那种体制下,农民之间都属于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他们之间是互相帮助的关系。那时候有“五保户”的政策。如果说在一个生产队里或者一个公社里,有些人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如鳏寡孤独等贫困户,生产大队、人民公社对他是有帮助的,起码让他不挨冻、不挨饿,这在一般的农村还是能够做到的。当然有些农村很困难,特别是在遭灾的年份上,不要说贫困户,就是一般农民的生活也存在困难。这个时候,国家会给救济,当时叫返销粮。通过这样一个制度,来救济农民。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公社体制到1985年就解体了。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扶贫主要是个别扶贫。一般来说是由党政机关干部,也包括比较有能力的村干部(村干部也是农民),也包括一些富裕户,采取和贫困户结对子的帮扶办法。人民公社正式解体后,我国实行了区域性经济开发式扶贫。这个时候,我国成立了扶贫办,扶贫办是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边设立的办公室。这说明党和国家把扶贫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这个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区域性开发式扶贫。

1986年,我国确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各省也确立了一些贫困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1988年,我们又扩大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范围,扩大到328个。1994年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范围,扩大到592个。2001年,我国制订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所有的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仍为592个,同时将“贫困县”的提法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也就是说,从2001年以后,我们国家将扶贫的重点区域转向中西部,也将扶贫变为扶贫开发,也就是强调造血机能,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贫困县的贫困问题。到2010年,我们又制订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扶贫开发的原则是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这个扶贫纲要的最大特点是集中连片解决贫困问题,而且要突出重点。2014年,全国一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再加上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扶持开发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一共14个片区,680个县,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主要是在这些地区表现出来的。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讲话精神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由习总书记提出来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调研扶贫工作。在调研考察期间,他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个概念。

具体来说,什么叫精准?对于精准,习总书记也作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要求。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习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是有针对性的。过去,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究竟哪些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尤其是哪些户属于贫困户,属于贫困人口?其实在这些问题上,有些地方搞得并不是很准确。所以,一些不贫困家庭获得了贫困补助,而有些真正贫困的人口被摒弃在扶贫圈的外面。然后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也是大而化之,并不能真正解决贫困户的问题。还有资金使用不精准问题,造成浪费,甚至被贪污挪用等情况也都是有的。针对这些现象,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主旨是什么,或者说他为什么要提出来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

概括地说,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是为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那就是共同富裕。从近期目标来看,到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主要出发点。所以,我们要全面理解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要梳理一下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上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1979年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的时候说,我国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78年,党的十三大把小康社会这个发展目标具体化了,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具体内容是,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那么,到2000年,我们已经如期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按照邓小平当时讲的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按照这样一个标准,人均 GDP应该达到800美元,2000年我们人均GDP是854美元,也就是说超过了当时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标准。那么怎么样看待这样一个小康标准呢?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做报告的时候,对于我们的小康做了一个评价。他说:“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十六大报告中,他要求: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然后到2020年要再翻一番,然后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前后,我们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说,这是江泽民同志对下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政治交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班治国主政以后,继续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建设小康社会。那么,在这个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上,他还要继续解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