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徐祥临:精准扶贫问题研究(7)

村长叶时通也很有责任感,他说,现在我们村里的人富不起来,村民们和我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家有集中连片的11亩鱼塘,而其他农户的土地都是七零八落的,如果土地都能够集中连片,那么也就可以集中养鱼、养猪,种果树(主要是沙糖桔),种桑养蚕。而这几个项目中效益最差的是种桑养蚕,大概一亩地年收入在三千元以上,好的年景可以达到四五千元。叶时通想,如果有十亩蚕桑,那么一年就可以有三万元的收入,那么自然也就能脱贫致富了。当时这是叶时通的一个简单的想法。

叶时通把这个想法琢磨了好几年。2009年,他跟村里的村民理事会(有五个农民)一起商量把土地重新调整、集中连片。村民们早就对叶时通增收致富看在眼里,大家都羡慕,这个想法一说,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就把这35户找来开会。

但是提到重新调整土地,大家就有意见。什么意见?1982年分地以后,有的农户虽然人口增加了,但是地没有增加,有的农户人口减少了,但是地没有减少。原来的土地之所以分得七零八落就是考虑土地肥瘦问题,所以大家就你一块我一块,平均每户9块地。那怎么解决人多地少、人少地多的农户的矛盾?怎么解决土地肥瘦的矛盾?经过反复开会,最终统一了认识。叶时通说,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的,所以究竟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还是增人增地、还是减人减地?这个听大家的意见。最后,多数人的意见还是决定要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经过讨论,人少地多的农户也同意把土地拿出来,重新进行调整。关于土地肥瘦问题,主要是能不能灌水,主要是机械能不能进入、能不能进行机械耕种。那好,他们村里有点集体收入,他们就把这个收入用于机耕道的建设,用于排灌水渠的建设,这就解决了土地的肥瘦问题。于是,在2010年,他们就重新调整了土地,他们规定,在家的主要劳动力分两块地,就是一块水田,一块旱地;不在家的主要劳动力只能分一块旱地,不能分水田。然后,他们又规定,无偿承包的只是80%左右田块,剩下20%要有偿承包。比如说一块地有5亩,但这一户只分到了无偿承包的4亩,另外1亩地要交点承包费。为什么这5亩地都要给他呢?因为免得各家各户地挨得太近,一块地分两户,容易造成矛盾,干脆这一亩就都给你。另外一户,如果那块地正好4亩,他家就4亩份额,那么他就无偿承包。有了20%的土地收承包费,加上原来有一大片山林出租给一个企业了,这样的话,每年他都有十几万的集体收入,然后用集体收入不断地来进行田间道路、村庄整治、排灌水渠等建设。还剩下的钱干嘛呢?剩下的钱就搞福利。这样的话,这个村搞得很红火。土地集中连片之后,即使挣钱最少的种桑养蚕的效益也不低,每亩地的收入在三千元以上。所以,从2010年以后,他们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15年他们人均收入最低的户超过15000元,平均在两万元以上。周边很多村都向他们学习,都搞土地调整、集中连片经营、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连片经营之后,其实就是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个例子是贵州六盘水市的例子。前不久,贵州六盘水市的人员到中央党校进行学员培训,让我给他们讲扶贫问题。其实,他们这个地方在扶贫问题上已经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在讲课的时候也跟当地领导同志对了一下,他们说讲得大体准确。所以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做个介绍。

针对扶贫、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六盘水市采用的改革举措叫“三变”+“三合”。什么是“三变”呢?就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第一把资源变资产,也有的叫变股权。比如,你家有五亩地,我家有六亩地,他家有三亩地,把它们折合成股份,加入到企业中去,这叫资源变资产。第二是资金变股金。这是搞信用合作,或者把农民的资金投向企业,与龙头企业捆绑起来。第三是农民变股民。其实就是用市场运作的办法,用资本的理念,把农村的土地资源、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盘活。

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在脱贫致富问题上,按照习总书记说的,我们要扶到点上、根上,要创造出一种体制机制,让扶贫脱贫致富可持续。怎么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六盘水市的“三变”抓到了根上、抓到了点上,因为它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有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介绍说,他们和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对龙头企业也有好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过去的龙头企业到农村来租地付租金的做法来比,要好得多。因为到农村租土地,要给租金,如果雇佣农民劳动,就要增加劳动力成本。这样,企业既有租金负担,又有工资负担,如果企业产品市场价格不好,就会遇到市场风险,就要亏本。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普遍存在的。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把农民利益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同企业收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农民和村集体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荒山等资源,政府用涉农资金来与企业一起合股,进行农业产业经营。农民的土地变成了资产,农民成为股东,参与产业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降低了土地成本,又能保证劳动力积极劳动,那么,劳动力的工资就可以相对高一点。农民既有租金收入,又有工资收入,如果投入资金,还可以有利息收入,很快就能够富起来。

什么叫“三合”?“三合”是指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关于这一点,前面讲关于建立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时,已经讲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瑞安市实行农村改革,把农业局下管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家整合在一起,取得了比较好的初步效果。习近平同志到瑞安考察,发现了这个典型,对改革给予了鼓励,并要求省直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的陈敏尔同志,调任贵州之后,在六盘水市推广了这一经验,要求当地领导把瑞安创造的“三位一体”合作社模式和“三变”改革结合起来。“三变”改革后,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资金充足,农村的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蓬勃发展起来。这个时候,怎样为农民提供服务的问题,就被摆了出来。陈敏尔书记想起了当年在浙江工作时的经验,就把这个经验加以推广。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也是高度重视的,2015年专门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了一个11号文件。陈敏尔书记在贵州很好地落实了中央11号文件精神。

为什么“三位一体”的合作社模式能够解决小农户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系统的“三位一体”合作社模式,只是一个雏形。习近平总书记推广这样一个模式,实际上是借鉴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农民合作社的经验。

日本农民合作社叫做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是一个全国体系。日本政府分成三级,中央、都道府县(相当于我们的地区)、市町村(相当于我们的县和乡镇),每一级政府有对应的农协组织,一级政府支持一级农协。最基层的市町村农协针对的是农户,农户加入农协,成为社员。市町村农协为农户提供的服务,概括起来叫做“从生产到生活,从摇篮到坟墓”。也就是说,所有农户和生活在农村、没有土地的非农户都可以加入农协,成为它的社员,得到服务。只要提出正当的服务需求,农协都能提供。比如免费提供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购买、农产品统一销售、农产品生产贷款,如果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了天灾人祸,还有保险来支撑。所以,在日本农村不存在科技推广难的问题,农户也不存在买卖难、贷款难的问题。农协提供的服务非常周到。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