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昱: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用户导向

胡昱: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要重视用户导向

制造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是市场用户对产品最终认可,减少无效供给,加强优质供给。市场是检验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败的试金石,用户导向是制造业供给侧改革重要方向。

用户导向释放出制造业面向市场的原动力

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精髓是以用户为中心理念指导企业全流程作业,在产品研发、制造、营销、销售与服务中兑现企业对用户价值承诺,要义是企业对用户的真诚,而非用户对企业的忠诚。这与美国Gartner集团率先提出的“辨识、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客户管理出发点是有区别的。制造业以用户为中心,这是现代商业文明的基本逻辑——制造业活动的原点。

企业出发点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就不同。有了互联网下大数据用户需求,通过缩小制造企业与用户在交流上的时空距离,可以实现用户为原点的目标,可以将企业为本的流程转化为用户为本的流程,在企业文化上推崇用户价值最大化,企业战略上选择与用户共赢,企业作业采取用户的交流互动。这种流程中,用户不是被企业管理的资产,而是共生共赢的战友,同时,也可避免核心企业利益极大化,配套协作企业利益最小化,甚至杀鸡取卵,核心企业杀伤一批协作单位再换一批的现象。传统制造业客户管理更多地体现的是御人之术,而以用户为中心更多体现的是为人之道,道与术的区别,可使企业对使用产品者有不同的理解,也会向他们提供不同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有了互联网下的用户导向运行模式,使企业增加了与用户共同打造优质供给平台的可能性。例如,服装、家居、家电等企业可以通过网上平台,促进用户体验消费和参与设计制造新品、根据买家浏览、购买、评价分析产品状况,再确定产品后续改进和产量,实现去库存、降成本,提质增效。总之,制造企业价值不仅仅在于产品流通程度,更取决于其在网络中与用户互动能力、产品反馈质量和数据强度,通过用户导向回到企业创造价值为用户服务的原点,将提供优质的供给。

用户导向释放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力

制造业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可开拓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路径之一:制造业利用大数据实施创新决策,企业转型成为品牌商,自建品牌和渠道,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如终端消费品品牌商实现的小众市场定位,通过大数据分析下的智能制造,以用户订单为轴心的市场信息神经中枢,推动企业的柔性生产,缩短用户需求到用户供给的时间,减少中间品和产成品库存,降低物流交易成本,不仅能够实现大批量且低成本,而且能够为用户提供较短生产周期的小众化定制产品。

路径之二:制造业利用互联网促进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升级,从消费者—广告营销—零售—批发—制造环节,互联网化呈现“逆向”倒逼的过程,从消费环节的互联网化倒逼制造业互联网化的市场化过程,制造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提升,最终表现为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营费用的大幅降低,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业线上线下形成了“小批量、多款式、快反应”制造能力,推动着新市场需求偏好的形成,促进制造企业产品升级。

用户导向促进了企业产品功能与技术的同步发展。一方面,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功能多样性,形成产品或服务功能差异性,保证了客户满意度与不同消费体验,形成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从内部的技术层面,支持客户所需产品(或服务)的特殊功能和体验,运用技术、方法、过程、模块等新手段,为大规模定制商业模式提供支持能力,最终促进了企业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