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大风歌(12)

王立群:大风歌(12)

摘要:高帝十二年,刘邦以谋反罪杀了韩信。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人心惶惶。韩信有着卓越的军事才华,是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第一功臣,他的被杀影响极大,首先影响到的人就是彭越和黥布。彭越和黥布同韩信一样,为刘邦征讨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和韩信一道被后人誉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和黥布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们最终的命运结局又将怎样呢?

大风歌12-韩信破齐

韩信与郦食其同时盯上了齐国。郦食其觉得凭口舌就可以拿下齐国。而韩信也觉得凭实力完全可以拿得下来。问题就来了。

首先出发的是郦食其,一人去齐国。到了齐国,见了国君,辟头就问。大王知道天下将要归谁了吗?一听就知道这里说的汉王。齐王说不知道。他只知道楚汉在荥阳打了几年不分胜负。你要知道将来归谁,你可以保齐,要不知道,齐肯定保不住。齐王回答天下无所归,谁都不会归。这话实际上是顶郦食其,郦食其就直接挑明归汉。我来分析项羽,有两大弱点,一是言而无信,刘邦跟项羽约定先入关中王之,结果汉王进了关中,项王不让他为关中王。这是第一。二是赏罚不公。项羽有功不赏,有罚不忘。老记住你的错,所以天下人不愿意跟他。失人心了。反过来看汉王,有两大特点,一是与人同利,每得一城池想到赏。二是汉军是神兵天将。看看灭了魏赵燕等诸侯,只剩下齐了。得了结论,首先向汉臣服的人,国可保。否则国必灭。这话说得田广田横全傻了,信了。所以决定向汉投降。决定投降后做两件事,一是撤销战备级别。战备解除了。挽留郦食其吃喝。所以郦食其先拿下齐国了。韩信没出发,就听说说得投降了。韩信打算不打了。但是冒出一个人,韩信主意变了,叫蒯通,是辩士,给韩信说,汉王是不是灭齐令?是。下达过。汉王下令停止进攻了吗?没有。汉王没有下令停止进攻,为什么停止?愣了。你一战多年,占了五十多座城池,郦食其一个人一张嘴让他投降了,七十多个城,为将数岁,不如一竖儒一张嘴。韩信下令灭齐,打,顾不上郦食其了。可惜的是历下军前不久接到解除战备的命令。韩信突然袭击,把二十万军队打垮了。追到了齐都临淄。这下子,齐王傻了。都准备投降了,不作战备了,突然杀了过来。齐王叫来,解释。郦食其不知道凭什么打呀。齐王说,你让韩信退兵,万事皆休,否则,烹了你。郦食其不知道凭什么打,但他知道一点,他没有办法阻止韩信,这知道自己必死了。临死写了三句话:“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对齐王还说了一句硬话,齐王杀了他。逃了,向项羽求救。刘邦怎么看这事?刘邦会处罚韩信吗?以后会回答。这事很大,大到韩信灭齐是事实。立即惊动了项羽。项羽听说如此,派龙且带二十万军来帮助田广打韩信。龙且到达齐国。有人建议,韩信军队远道而来,不能硬打,应当深挖战壕,不出战。然后派一个特别有号召力的齐大臣去齐发布消息,一是齐王没有死,二是楚救兵到了。一散消息,投降的齐城会集体造反。到时与韩信决战,他必败。龙且说用不着,也是两条,一是他胆小怕事。二是我来救齐,不战而降我没有功劳。本是正确的建议,龙且没听。两军隔着潍水打。一万士兵带着面布袋,装着沙子拦水,水堵住了,下流水浅,开战时,韩信带兵杀过来,韩信装着逃了。龙且高兴了,我说他胆小吧。龙且带着军队冲过水,一进水,一发令,沙袋撤了,河水滚滚而来,龙且少量军队逃了,隔了两半。韩信指挥军队以多打少,全部杀死了过河的部队。河对岸的看着主将被杀使不上劲,二十万楚军溃散。全完了。韩信在汉四年十一月平齐。

被牵进来的是韩信,史书记载,韩信平齐后上书刘邦,说齐地紧靠楚国,臣民狡诈多变,要不做假齐王,请封我假齐王。这是求封。二条记载是“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这两条记载都是求封。另三条写的是韩信自封。“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求封与自封差别很大。这是文献的麻烦。是救封呢还是自封?如果是自封应当中立或者是助楚。可是他是助汉,可见他是求封。史书写自封,我们不知道了。

第二个被惊动的是刘邦。他正与项羽对阵,只能靠彭越骚扰,等到的不是军队到,而是求封的信到了。刘邦气恼。破口大骂。竟然想自立为王。刘邦身边高人一是陈平一是张良,一听,不聪明呀。“蹑足”,趴到耳边说话,现在是被动之极,到处跑,能够阻止他称王吗?不如因善遇之。否则,会生出变乱来。刘邦听到这个,明白了。正骂着呢,还得继续骂,“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要真王,要什么假王?这个转得快。派张良去封真齐王。“征齐王军击楚。”

第三个被惊动的是项羽。项羽恐怖的是龙且被杀,他震惊,这是项羽手下的悍将之一,一员大将竟然死在齐地。这让项羽恐惧。二是威胁国都粮道,齐是山东,彭城是徐州。地位岌岌可危。自己的国都将落入韩信之手,运粮通道会瘫痪。彭越都让他两次返回。三是汉强楚弱已经形成。当时刘邦20万,项羽10万,而韩信30 万,意味着项羽威胁极大。项羽采取空前绝后的手段,第一次用外交来解决问题。他派了说客武涉去游说韩信。武涉讲了四点:汉王贪得无厌,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刘邦呢一个个地灭诸侯,非尽吞天下者不休;汉王不足相信,刘邦几次差点死了,放了他还打,“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韩信因项王而存在而存在,你能活到今天是因为项王存在,项羽一死你就没价值,把三个利害讲得透彻,“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智者当中立,当前聪明人应该三分天下而王之。这些话透彻,韩信没听进去,他说,我当年在项王手下言不听计不用,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我背之不祥。

韩信平齐第四个惊动的是蒯通。他知道当时天下实权在韩信手中。他想办法来劝韩信。他说,我学过相面,看你的面相不过封侯。但是,要看你的背,贵乃不可言。当今天下是刘项在争,项羽占过优势,在荥阳三年没超过这个战线,刘邦背靠天险,一天数战,没有功劳,都是兵疲力尽,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贤者可以收拾残局。刘邦项羽的生命关系在你手中,你帮谁谁胜,你最聪明的做法是两立则俱存之,三分天下。这是蒯通的建议。这番话,韩信答的是,刘邦对我太好了,好处可以概括为配车赠衣,赐肴。应当共难分忧献身。所以,吾岂可以向利背义呢?韩信听了蒯通的话,说了这些看法。这是用个人的恩怨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蒯通回答呢?以后再来讲,但是结果也是失败了。这样一来,项羽外交战失败。刘邦怎么应对项羽?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