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援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2)

我国对外援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2)

面临的几个问题

部分援助项目与受援国实际需要“脱节”。受援国期望日趋多元,已由物资需求上升到技术转让、基建支持和发展能力建设等。国际援助模式也已从简单项目建设向发展援助模式转变,倾向基于受援国国情进行长期能力培养。而我国援外中的“交钥匙”工程仍占相当比重,援外最大组成部分是基础设施项目优惠贷款(2010至2012年占我国援外总额的55.7%)。同时,由于事前缺乏详细的调查和科学论证,部分项目效益不彰,影响不佳,造成资源浪费。如我国在非洲援建的一些体育场馆、在东南亚援建的政府办公大楼被认为过于“超前”,当地缺少与之匹配的、合适的场馆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部分铁路、园区等援建项目由于市场不足,闲置严重。

民间参与有限。我国援外主体虽然多样化,但仍由政府主导,并以大型政府工程项目为主,企业、个人、民间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处于边缘化地位。如今以政府为行为主体的模式很难满足受援国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而民间组织由于其利他性、中立性和志愿性,参与对外援助工作有助于树立援助方的正面形象。但在目前,我国的民间组织参与对外援助工作还面临诸多障碍,仍处于政策执行者地位,作用极其有限。国内相关的政策、法律缺失,资金支持不足,使得民间组织的国际化之路更显艰难。在民间组织的援外方面,我国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此同时,在网络媒体发达的当今时代,以政府名义开展的援外工作深入公共视野,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激发舆论误解,2011年“援助马其顿校车”事件便表明,争取民间支持和参与援外非常迫切。

对国际援助发展研究不足,援外理论与人才培养欠缺。西方发展学臻于成熟,并以此培养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大量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大学尚未开设发展学专业,随着我国援外规模迅速扩大,相关理论积淀、人才培养不足的缺陷成为制约援外工作开展的瓶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