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臻:用深化改革的成果强化改革信心

汤华臻:用深化改革的成果强化改革信心

摘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增进人民的获得感,也必是永无止境的努力。从迈出“最先一公里”,到跑完“最后一公里”,让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最是考验决心与勇气,最能检验韧劲与干劲。

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给公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强化着我们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头3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好改革主体框架的搭建,接下来就要进入扎实施工的高峰期、落实任务的攻坚期。越往前走,矛盾越错综复杂,“硬骨头”越难啃,阻力也会越大,改革再向前,还得在“实干”上下功夫。

9月24日,正值全面深化改革破局开路1000天,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对改革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展示。近三年时间里,中央深改组召开会议27次,审议通过文件162份,改革部署力度之大、频率之高、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不知不觉中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经过1000天的奋斗,我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一大批硬骨头被啃下,财税体制、土地流转、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等每一项都在真刀真枪地依法深化;一大波民生礼包被派发,城市医院综合改革、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及身份证异地办理等,老百姓关心什么,改革就紧盯什么;一只只“老虎”“苍蝇”被拿下,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制定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规定等反腐笼子越扎越密,良好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司法体制改革、环保终身追责……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就目前来看,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上都已推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框架正在逐步确立。

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给公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也强化着我们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之初,社会对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一些疑虑的话,那么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已经做出了回答。人们发现,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遭遇过这样那样的挑战,但改革没有给冰上推车空转打滑留下借口,而是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打通了从绘制蓝图到夯基垒台再到立柱架梁的全过程。它直击社会痛点难点,敢于触碰利益固化的藩篱,对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人们对改革的认同感,厚积了一定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摸爬滚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也在不断调整未来的正确跑姿,为进一步改革蓄积加速力量。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头3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好改革主体框架的搭建,接下来就要进入扎实施工的高峰期、落实任务的攻坚期。越往前走,矛盾越错综复杂,“硬骨头”越难啃,阻力也会越大,就越要认清现在所处的改革发展方位,警惕杂音噪音干扰。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有些人出于畏难或抗拒心理萌生了等一等、看一看的念头,患上了“改革疲劳症”,有些人又急于求成,总觉得改革举措见效太慢,患上了“改革焦虑症”。种种想法和做法,实不可取。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要素便是“全面”和“深化”。某一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不代表改革就已“大功告成”,同样,某一领域还在突破,就不代表改革“毫无成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的眼界要放得更远些、更宽些,务必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增进人民的获得感,也必是永无止境的努力。从迈出“最先一公里”,到跑完“最后一公里”,让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最是考验决心与勇气,最能检验韧劲与干劲。过去1000天,“实干”贯穿改革始终,也是收获硕果的秘诀所在。如今改革再向前,还得在“实干”上下功夫。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改革促进派,也要当好改革实干家,真正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干出成效。只有不断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给予人民群众更多具体而微的获得感,改革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在与人民的同频共振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把改革进行到底”——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如是表示,宣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意志。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近三年的全面深化改革,收获累累硕果,足以振奋人心也足以催人奋进。1000天后再启程,用好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这关键一招,我们必将在新的发展航程中勇立潮头,开拓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