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3)

聚焦丨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3)

核心提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是推动我国社会向橄榄型分配结构转变,其重点是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和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发展、稳定和改革三管齐下。

三、在发展、稳定和改革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是推动我国社会向橄榄型分配结构转变,其重点是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和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发展、稳定和改革三管齐下。

加快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只有在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分蛋糕才不会引起社会大的震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首要的任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人群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建立报酬与贡献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将会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并在创新创业中进入并稳定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另一个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扩大有效供给的主要力量是中等收入群体,他们不仅能够增加有效需求,而且能够创造有效供给。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是达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双重目标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政府要加大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教育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是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更是帮助低收入者跨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最有效途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低收入者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从而能够扩大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使更多的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人们对物价稳定的预期,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保障。物价的相对稳定在保护人们货币购买力的同时,也将收入增长转化为获得感。在这方面,政府首先要维持货币政策稳定,使货币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并把财政赤字增长速度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其次,要减少直接的价格干预,更多地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价格变动,消除各种要素和产品之间的价格扭曲,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再次,要加强价格监管。对那些因垄断而导致价格过高损害民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制止,特别是对教育、医疗、能源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价格波动要加强监管。此外,政府尤其要对住房市场加强管理。过高的房价将使低收入群体难以跨进中等收入群体,同时也容易使中等收入群体滑落到低收入群体。

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各阶层利益调整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步骤。在初次分配领域,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注重机会公平”原则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让那些有才能、勤劳肯干的劳动者通过勤劳致富,早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当前的重点是,打破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障碍,让亿万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享受到与现有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并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同时,要完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维护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让亿万农民分享更多资产收益。此外,还要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让那些因垄断而带来的不合理高收入在竞争中稀释和消失。最后,要加强产权保护,让社会每个人对合法拥有的财产有一种安全感,这对于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在再分配领域,关键是要在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努力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提低、稳中、调高”的目标。近几年,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的全覆盖式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同时,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安全网还比较薄弱,进一步加快以养老、医疗、住房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把广大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的重点。税收制度改革任务也很艰巨,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具体办法来。要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和高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