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老实论”(2)

邓小平的“老实论”(2)

摘要:邓小平论“老实”的报告处处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这既是对西南服务团全体学员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此后,他在很多场合的讲话和报告中也都有过不少关于“老实”的论述:他说“实事求是,说老实话,本来是我们党的传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标准”。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支撑。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懈怠,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共产党员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的必修课,要通过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来不断改进自身,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来切实提高政治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从而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忠于人民”反映了强烈的群众观念

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党是依靠劳动人民,替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因此,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认为“联系群众是我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从群众中来,而又到群众中去”,“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邓小平深知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他在解放初期主政西南期间就奉行“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执政理念,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首要任务,“团结和依靠群众建设新西南”,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为了适应时代要求,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党风建设的新思想,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为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忠诚于人民要体现在宗旨意识和切实为民服务的行动上。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运用权力中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体现了清正廉洁的个人修养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正因为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所以,邓小平狠批那些“怕字当头,不敢办事,不敢讲话”的领导干部,并质问他并质问他们“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他主张配备领导班子,“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尤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头羊和决策者,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自觉讲诚信、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只有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抵制、面对私利诱惑稳得住心神,才能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坦坦荡荡从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展示了务实的工作作风

邓小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他批判“做官当老爷”、“衙门作风”,认为官僚主义的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他主张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求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司令官要到前线,即领导干部要下去,区党委到地委,地委到县,或到某些地区亲自去搞典型示范”,认为这是“纠正官僚主义的良剂”;邓小平反对空谈,认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因此,应该“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他曾多次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这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做好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在落实。党员干部只有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能用实际行动落实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既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又有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教育;既有对普通党员工作学习的要求,更有对领导干部权力纪律的制约。它所蕴含和体现的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群众观念、清正廉洁的领导作风、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不仅适应当时发展的需要,对于今天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与邓小平关于作风建设的思想是内在统一并一脉相承的。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关于作风建设的理论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当前,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之时,我们学习和重温邓小平论“老实”的党建思想,更有利于对这一作风建设新要求的完整和深刻理解。“三严三实”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党员和领导干部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和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这一要求彰显了我们党一鼓作气抓作风、驰而不息改作风的坚定决心和恒心。我们相信党的作风建设惟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