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坚持开放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宇燕

开放带来经济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繁荣发展,这是被古今中外经济理论和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深刻道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讨论了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逻辑。他认为,经济发展无非是人均收入增长,而人均收入增长的唯一来源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则在于分工和专业化。他还指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如果省略中间环节,便得到了所谓“斯密定理”:经济繁荣来自于市场规模的扩大。随后,大卫·李嘉图指出,即使某国在生产两种商品时都没有优势,但只要它生产与贸易伙伴相比差距更小的商品并拿来交换,双方同样可以获得福利改进。这种“比较优势”论,强化了自由贸易是经济繁荣基本源泉的理念。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开放发展的朴素思想和理念。比如,《史记》载:“以所多易所鲜”。又如,《淮南子》载:“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工拙”与亚当·斯密所说的分工与专业化的结果是一回事。“工”与“拙”不仅包含来自分工与专业化的绝对优势或劣势,而且暗示着比较优势或劣势,还与专业化生产引发的技术或工艺创新密切相关。“有无”与“多鲜”,更多是指生产者所处独特环境带来的要素禀赋优势或劣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作出巨大贡献的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赫克歇尔提出的“要素禀赋”说与“有无多鲜”说,在精神实质上可谓异曲同工。人类福祉提升源于实行鼓励“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的政策,这一理念很容易推广至国际贸易领域。

开放是强国之策、发展之要、富民之路。世界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一发展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表现得更为明显。相通的概念内容广泛,但其“硬核”还是各国通过拓展市场规模来促进国际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增进全人类的福祉。当前,我国正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其中开放发展理念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功能。科技创新既涉及自主研发,也涉及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技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在一个国家间相互依存度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世界里,没有与外部的良性互动就不可能有内部的协调发展。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频繁发生且影响人类生存的时候,绿色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采取行动加以应对的议题。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个人的发展,发展成果也应由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分享。开放发展理念的重大价值也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上。G20杭州峰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的正是开放发展理念的成就。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