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民认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2)

增强农民认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2)

——关于甘肃省陇南市农村基层党建的思考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民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素质较低、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基层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增强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增强农民对基层党组织的经济认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人均GDP尚低,特别是偏远地区仍旧有一部分老百姓尚未脱贫。“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些都是党现阶段的发展目标,这些空洞的理论目标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说来是首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是基层党建首要的任务,也是决定党组织是否具有吸引力、威慑力的关键因素。经济利益是农民对党的认同的核心要素。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则是基层党组织执政的首要任务。农民脱贫致富了、社会经济地位提高了,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就会随之增强,通过基层党建凝聚基层老百姓、稳固基层组织、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目的。

陇南市基层党组织结合当地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在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实现了开拓式创新。截止到今年,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6600个:其中党委279个,党总支部217个,党支部6104个;党员134613名,其中农牧民党员74600名。近年来,陇南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在基层党建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和大胆创新,开辟了“3+5工作法”、“村干部绩效月考核制度”、“村干部报酬月发放”等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其中“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这一模式,实现了党建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基层党的建设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融合在一起,探索建立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窗口、以乡村干部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群众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一)陇南市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模式运行模式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面连接陕西,南面直通四川,处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一直被称为“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这里群山环绕,交通闭塞,虽然有些地区已通高速,但是仍旧有个别地区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为了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增加贫困户收入,早日实现小康,在陇南市宕昌县何家堡乡草坪子村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即单位帮建、支部筹建、农民入股的形式。

何家堡乡草坪子村地处林缘区、耕地面积少、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当地人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地区经济落后、贫困。地方领导经过多方考察、反复对比、精心规划,着眼于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如何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将产品转化为产业、将产业转化为商品、将商品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贫困户收入这一目标,由村党支部昌邑、党员干部及群众积极参与,最终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这一模式,可谓来之不易。2015年,组建了羌凤帽帽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一年实验,取得可喜成绩,现已在全市进行推广,即将向全省推广运行。

除了“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经济发展模式之外,还有“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合作社+贫困户”以及“小康互助组”等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利益是农民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善民生为首要共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体现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民生的不断改善有助于缓和干群、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从而进一步奠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