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羊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两只羊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如何摆脱基层扶贫的尴尬时刻

脱贫攻坚不能仅靠一腔热情,还需政府与企业把责任扛在肩上,顺着市场与自然“两个规律”,搭建共赢产业链,画好扶贫同心圆。(10月25日人民日报)

先容笔者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

外祖母是低保户,但今年却被莫名取消了名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像外祖母一样,所有被挤出低保队伍的困难户,都得到了“补偿”——镇上给每户送去两只羊,让他们养羊致富。

这两只羊能否健康成长,然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直至完成扶贫大业,笔者难以断言。但遗憾的是,由于外祖母照料不周,其中一只羊没能忍辱负重,某天自己把自己给勒死了。

这怎能怪老人家。外祖父病逝10几年了,外祖母一个人住,今年也80多岁了,而且患病多年,自己能勉强糊口已然是万幸,又岂能希冀她照顾两只羔羊?不知其他的羊会有怎样的遭遇,因为它们的主人和外祖母的境遇相差无几。当然,即使饿死了,也不过是咩咩地叫几声罢了。

105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然而,在有的地方却是纸上一套,行动上另一套。精准扶贫,难在精准,更难在落实。拿产业扶贫来讲,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农业产业短缺时代,所以很难创造或发展一个具有大规模市场潜力的产业。在结构性的产品短缺时代,市场需求也是个体化和特色化的,所以就需要创新一村一组甚至一户一品的特色产品,而不是产业,这就是“精准”二字的难能可贵之处。也就是说,所谓“精准”,首先一条就要尊重事实,遵循规律,做到对症下药。

要做到精准,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等。然而,基层在这两方面可谓捉襟见肘:尽管中央明确指出扶贫不搞层层加码,不能搞超前完成,但在2020年脱贫目标约束下,很多地方还是做出提前脱贫的要求;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是基层的短板,精准扶贫所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更是基层的软肋。还有一些干部,脱贫攻坚信心不足,态度不端,敷衍应付,难堪重任。总之,在脱贫攻坚的重压下,严重扭曲扶贫工作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行政性指令在基层大行其道,急功近利和简单的技术管理规则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切都将导致精准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受伤的是群众,失去的是民心。

只有直面贫困事实,遵循扶贫规律,做到扶贫有真心,脱贫有实招,切实把扶贫攻坚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保证精准扶贫不留死角,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才是摆脱扶贫尴尬时刻的现实出路。

(作者单位:中共宁津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