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内涵和要点(2)

4. 产业组织环节

我不讲产业链,就讲一个产业组织。很多人都认为公司制是最规范、最有效的产业组织模式,但是大家思考过一个问题没有?公司制在什么条件下是最规范、最有效的产业组织模式?是资本作为主导力量的条件下的最有效、最规范的产业组织模式,产权明晰、有限责任,再加上对社会资本的大量集聚功能是公司制的天然优势。所以,公司制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中,肯定是最有效的这样一个生产组织模式。那么,我们现在的生产正在转向以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作为最主要支撑的要素和资源,公司制究竟是不是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最有效的组织方式?它是不是能够把创新要素以最简的方式、最短的渠道、最有效的模式组合到一起去?我们可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有限合伙制在当前开始出现回潮?公司制很多情况下向有限合伙制来转化。为什么我们又提出了创客工场、众创空间的模式?究竟这种契约式模式与公司制模式相比哪一种模式更有效,那要看所服务的要素、所服务的资源究竟是哪一类要素、哪一类资源。作为创新型要素来讲,公司制也许就不是最有效的组织方式。

5. 市场准入

很多人都在思考市场准入。大家可以考虑到,原来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市场准入的时候要有统一的展示,冰箱有个冰箱样,空调有个空调样。现在的生产是什么生产?是差异化生产、创新性生产。如果市场准入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将会导致很多创新模式没有办法得以建立和发展。所以,我们就得学会从市场准入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向进行转变。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市场的法规,有市场准入的基本的标准。只要它达到标准以后,我们就让他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如果你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违反了法规,我就要处罚你,让你退出这个市场。我们现在到底适不适应从市场准入监管转为事中事后性监管,这个也很关键。

我跟大家说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像网约车这个问题,如果是市场准入监管,交通部门一下“踩”死了,网约车绝对不会在中国发展起来。但是网约车产生的时点恰好是“互联网+”战略提出和准入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型期,交通部给网约车一个既不说它合法,又不说它不合法的发展环境。于是,网约车的模式就发展起来,不仅发展起来了,还触动了交通部门改革(废止)了《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变化了中国出租行业的整个格局,这就是市场准入监管改变带来的力量。那么,我们到底现在适不适应这种市场准入性监管走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呢?大家很明显看出来,现在正在大规模地取消审批、大规模地取消注册之前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管理环节,85%的准入环节的监管都已经取消了,中央部委已经取消了800多项审批性监管。这些情况都将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由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供给侧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对于市场、对于企业、对于政府具有极其巨大影响的内容。

新常态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面我们落落地,如果只谈“高大上”的问题,谈完了以后还是太虚,但是我落地不好落,一般来讲,我要举例子才能落地,可是举例子不好举,又想带有说服力。于是,我就从新常态出发,从中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时间的关系,我不准备把经济新常态全讲,我选四个点:一,消费;二,投资;三,产业组织;四,市场。我们把这四个方面讲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就出现了。

(一)消费

在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这句话里面,我可以给大家挖掘出三点内容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渐成主流。中国未来的消费将主要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这个不用解释。

第二点,个性化消费又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消费模式——减量化消费。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三根支柱。中国企业做的最好的是资源化。我们有很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企业,都是做资源化做得很好的,前一个环节成为后一个环节的资源,那么这就是我们见到的资源化,做的很好。再利用,在中国企业家也都有再利用的理念,只是受制于我们的生产制造工艺和材料工艺,再利用的发展有限。如果材料工艺好一些,生产制造工艺再精细一些,中国的再利用发展还会得到较好的体现。我举一个例子,像我们买的罐头,瓶子现在越来越像一个杯子,你把罐头吃完了,这个瓶子可以当杯子用,这就是一个再利用的表现。做得最差的就是减量化。

其实,在好多情况下,真正把量减下来,很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去做减量化的安排,大家也不习惯去做减量化的安排。一旦个性化消费和多样化消费发展起来以后,减量化就会逐步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中。你今天细选了一套衣服,很符合你的个性化要求,由于这件衣服你经常穿它,就会影响其他衣服的使用,减少其他衣服的购买量。再比如,中国有过一个统计,在2006年前后,中国城镇人口大约每人每年要用1.45部手机。我也回想一下,那个时候手机不太值钱,一年大约用两部手机可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丢了就丢了。后来慢慢受到了苹果、受到了华为的影响,很多人都变成了跟着华为和苹果的节奏走,大约两年换一次、三年换一次。因为在这两三年之内它完全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别管这个手机多少钱,它形成的是一种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减量化。这个减量化就出现了。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 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