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点与一般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告诫我们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既要狠抓重点,又要兼顾均衡,实现抓重点、带全局。
所谓重点,是指在全局和长远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环节和因素,从哲学上讲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面对的事务千头万绪,而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能支配和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集中时间精力、集中优势资源狠抓重点。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一定要牢牢掌握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要害的领导方法。一要找得准,善于多视角、多因素地分析比较,找准全局工作中的重点事项、关键环节;二要抓得狠,对重点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海南深刻分析制约全局的关键因素,把“多规合一”改革、农垦改革作为重点,靶向发力、狠抓落实,取得了多项突破。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移。要避免静态的、刻舟求剑式的思维方式,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主要矛盾,紧紧盯住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狠抓什么问题,哪里的工作要紧就狠抓哪里,不断增强抓重点的针对性、实效性。《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讲的就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的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然,抓主要矛盾并不意味着次要矛盾就可以不抓,其他矛盾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虽然各种矛盾的化解不是齐头并进的,但也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弹钢琴”,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既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善于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拿捏好各项工作的力度和进度,实现统筹推进,牢牢掌握主动权。
关于当前与长远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都处在特定过程中,都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接点。这要求我们在思考、谋划、推进工作时,必须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
一个人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考虑当前的作用、现实的需要,这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考虑当前的同时要有长远目标、长远谋划,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防止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或者奢谈长远、脱离当前。在实际工作中,相对于长远目标定得太高、不切实际而言,更为突出的是有的同志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只想马上见效、哪管惠及子孙。比如,抓经济急功近利,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为什么会出现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错位问题?从客观原因看,有制度机制、用人导向等因素,如以往一段时间过于看重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显绩,有的地方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主要以GDP论英雄。从主观原因看,一是心浮气躁,有的领导干部急于出政绩,追求短平快;二是缺乏远见,虽然主观上并不想做不符合长远要求的事情,但能力有限、目光短浅,不清楚管长远的要求是什么、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因而没法顾及长远。
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远近衔接上下功夫,把长远目标落实到当前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上,赋予当前工作以长远的意义,找准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发力点。在海南,极其重要的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海南调研考察时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海南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生态立省,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经过努力,海南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当前与长远的统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