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从口袋中抓了一把炒米给曾纪财。曾纪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陈毅又把身边的项英介绍给他,并问他去信丰油山的路熟不熟。
“这一带我熟透了。”曾纪财回答道,“过去我在这一带行商。”
“太好了!”陈毅和项英不约而同地笑了,“来来来,我们一起商量,商量!”
第二天早饭后,曾纪财向老百姓借了几套旧衣服,陈毅化名为老刘,项英化名为老周,扮成商人,几个警卫扮成随从,从容地从于都县上坪山区,悄悄地向信丰方向进发。
由于革命群众的掩护,加上曾纪财巧妙的安排,守卫在桃江立赖渡口的国民党粤军哨兵只是往身上摸一摸就让过去了。就这样,项英、陈毅他们便安全地渡过了桃江,来到曾纪财的家乡信丰牛颈地区。经过一番周折,在曾纪财亲戚和革命群众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和牛颈地下党组织接上头。3月下旬,由党组织派交通员带项英、陈毅、曾纪财到信康赣县委驻地雉山(又称蛤蟆岭),然后由曾纪财和赣粤边特委派来的交通员把项英、陈毅等护送到油山,与3个月前到达油山的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李乐天、副书记杨尚奎,少共赣粤边特委书记刘新潮等会合。不久,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赣南少共省委书记陈丕显也率80余人前来会合。从此,项英、陈毅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游击区,领导和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1957年7月,陈毅在《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回忆突围上油山:“这次行动多亏了曾纪财……”
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曾纪财视死如归。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多次评价曾纪财:“被捕以后,虽受尽种种毒刑,却临难不苟。”“这个同志是不错的,牺牲得很英勇!”
项英、陈毅到达油山后,为设法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决定派曾纪财前往大龙地区担任中心区委书记。大龙,地处信丰、南康、赣县三县接壤处,包括信丰的牛颈、星村,南康的龙回、三益和赣县的大龙、立濑、王富等地。这一带没有大的回旋余地,但与中央苏区仅隔一条桃江,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5年5月中旬,曾纪财到职后,首先恢复和健全大龙中心区各级党的组织,然后建立一套新的工作方法。他要求全体同志换成百姓装束,平时与百姓没有任何区别,以利保存自己。利用砍柴、割草时个别联系的方式,传达党的指示精神。游击队的筹款,由定时定点交款改为不定时上门索取的方法,以防中敌人圈套。在曾纪财的领导下,大龙中心区各级党组织和游击队很快得到恢复,游击区域扩大到桃江以东沿岸地区。1935年冬天,国民党粤军对大龙游击区采取“移民并村”、封山、“清剿”等手段,将偏僻山区的零星住户赶出山外,合并到大村庄,统一编组保甲,企图使游击队断绝给养,陷于空山而饿死。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曾纪财分别布置各区撤毁山上的棚子,消除目标;有目的地分派一批党、团员混同群众搬迁到山外去居住,并指定立场坚定的同志打进国民党内部做保甲长,争取和保护群众,扰乱敌人视线。游击队员则分散到山边山外的村庄,以“工农联盟”的组织形式,粉碎敌人“移民并村”的诡计,为巩固赣粤边游击区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项英、陈毅的高度赞扬。
1936年2月,曾纪财在信丰牛颈杨灵坑召开反“清剿”会议时,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当场审讯,曾纪财大义凛然地说:“不用问了,我就是曾纪财。”敌人问他大龙区还有多少游击队员,曾纪财回答:“数不清。”敌人进一步逼供时,他怒不可遏,大声说:“要杀便杀,何必再问。如果我抓到你,决不审问就把你枪毙掉!”敌人又把他押到牛颈圩,继续采取各种卑劣手段,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红军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情况。敌人先是通过他的亲友来做工作,提出条件说,只要今后不再当共产党员,就可以保出去,遭到他的严词拒绝。敌人恼羞成怒,对他施行惨无人道的刑罚进行威逼,用铁丝把曾纪财的鼻子和两只手掌穿起来审问,后来又用一个三四寸长的大铁锥子,每扎曾纪财身体一个洞,就插进一根鸡毛,再用盐水浇在他身上,几乎体无完肤。但是,敌人的种种酷刑都没有使曾纪财屈服。2月11日,曾纪财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英勇就义,年仅28岁。
曾纪财牺牲后,项英、陈毅、陈丕显等多次称赞曾纪财的英雄事迹。1937年12月7日,项英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作《三年来坚持的游击战争》报告中,赞扬曾纪财:“大龙书记较有办法,他能力强,而且能艰苦工作。”曾纪财的牺牲,“对于我们是最大的损失,使该区工作从此以后失掉领导中心。”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曾多次回忆曾纪财的英雄事迹,“他被捕以后,虽受尽种种毒刑,却临难不苟。”“这个同志是不错的,牺牲得很英勇!”与曾纪财一起坚持赣粤三年游击战争的原中顾委常委陈丕显,后来也在回忆录中深切缅怀曾纪财:“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曾纪财同志受‘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打击,历尽千辛万苦。但他的革命志气并未稍懈,也不因此对组织有一丝半点的埋怨。在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以后,他沿途讨饭,千方百计地去找组织。他和项英、陈毅同志会合以后,欣然接受新的使命,协助他们突出重围上油山。到达油山以后,我经常听到他在大龙区领导群众和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他真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子弟兵,革命战士的好榜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