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带兵激战淞沪的张治中

两度带兵激战淞沪的张治中

摘要:自8月13日至9月初,张治中肩负抗敌重任,在淞沪前线无分日夜地指挥策划,四处奔驰,得不到片刻休息,体力已疲乏到了不堪想象的地步,尤其是南京最高统帅部的误解,使他无法再支撑下去。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系骨干将领,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坚决主张抗日。在1932年和1937年的两次淞沪抗战中,张治中主动请缨,率兵开赴淞沪战场,血战日军,“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

主动请缨 首赴淞沪抗日前线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突然袭击驻扎在上海闸北的中国守军。

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首先举起抗日旗帜,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但孤军决不能持久。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时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听到了社会上一种强烈的声音,许多人认为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让十九路军在上海单独与日军作战,按兵不动,是想借日军之手消灭十九路军。

由于黄埔军校的经历,张治中被认为是蒋介石的亲信。2月初,蒋介石乘火车由洛阳到浦口。张治中利用接站的机会,向蒋介石汇报各方舆情,并建议:“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战斗才好,如果现在没有别的人可以去,我愿意去。”

促使张治中主动请缨抗日还有一层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张治中收到了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寄来的一封信,还有一件女人的衣服。何香凝请张治中将一首诗和女人衣服转交给黄埔学生和蒋介石。张治中读到“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欺。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张治中看到这首八行短诗时,感到极大的震撼和深深的耻辱。

蒋介石同意了张治中的建议和请求,指示军政部长何应钦,即调动布防在京(宁)沪、京(宁)杭两线上的第八十七、第八十八两师合成为第五军,由张治中任军长,开赴上海前线,以十九路军的名义对日军作战。

八十七师与八十八师原为国民政府警卫师,全副德式装备,他们开到上海,为前线增添了一支生力军,将在淞沪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为表示尽忠国家的最大决心,2月16日凌晨鸡鸣之前,热血沸腾的张治中起床端正地写了一封遗书:“这是一次反抗强暴的民族战争,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对外作战,我必以誓死的决心,为保卫祖国而战。我知道:一个革命军人首先要具有牺牲精神,而牺牲精神又必须首先从高级将领做起。这一役牺牲是应该的,生还算是意外的了。”

2月16日上午9时,张治中率八十七、八十八两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独立炮兵第一团山炮营从南京和平门登车出发,到达第十九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上海近郊南翔,与蒋光鼐、蔡廷锴等将领们一起商讨作战计划。

蒋光鼐总指挥重新调整兵力布置,分区作战,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打击日军,决定以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为右翼军指挥官,坚守南市、龙华、真如、闸北、八字桥、江湾一线,军部设在真如;以第五军军长张治中为左翼军指挥官,接替十九路军由江湾北端经庙行镇沿蕴澡浜至吴淞西端之防线,并以一部在狮子林炮台南北闸洞及川沙口、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沿江警戒,军部设在刘行镇。

就在第五军陆续增援淞沪的同时,日军也在紧张增兵。一方面,日本领事馆令日本侨民急速回国,另一方面,日军陆军中将植田谦吉率增援的1.6万名日军已于14日全部抵沪。日军兵力增加至3万多人。一场难料生死的恶战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