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署:
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制度化、组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要在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制度化、组织化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建党和依规治党的治党思路,并于1980年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这个准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丰富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仍然适用。但是,由于这个准则针对的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主要矛盾,现在党内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当时尚未遇到,而当时比较突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在已经不突出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相继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积累了新经验新举措。
这次全会制定准则、修订条例,正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大安排,是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做法制度化、程序化,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扎紧了管党治党制度的笼子。
《准则》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基础上,提出160多条新的重大观点和重大举措。尤其是,《准则》第三部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承担领导责任,领导十几亿人进行现代化,没有一个敢担当、善治理的政治家作为领导核心是难以想象的。没有党中央权威,没有集中统一,就没有执政保证,就没有治理效能,再美好的改革愿景和发展蓝图都无法落地;明确核心,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利于党内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有利于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同样,《条例》聚焦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明确监督主体、完善监督体系,又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防止“灯下黑”问题。党内监督缺位,必然导致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强化党内监督,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准则》《条例》立规矩,正是坚持依规治党、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化的生动体现,在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新长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