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面负责任的中国是世界之福

一个全面负责任的中国是世界之福

—— 《习近平复兴中国》 连载

在习近平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理念引领下的中国,正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责任,为世界提供两样重要的公共产品,一是推动良性的友善的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建设;二是通过中国自身的良好治理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质性支持。

中国并不富足,但中国足够慷慨;中国饱经屈辱,但中国并不睚眦必报。

中国追求富强,但中国从未想过“脱亚入欧”或者“嫌贫爱富”,中国始终心系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坚信应该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中国,在不断自我革新的同时,始终不忘记对世界命运的重大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敢于牺牲和奉献的中国,让世界看到了蕴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高贵品格。

世界气候峰会,中国敢于担当

2015年12月在巴黎进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近200个国家一致同意签署《巴黎协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认为这份协定也是21世纪伊始签署的“最重要的国际协定”,中国在此次气候峰会的成功举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我相信,在与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在争取更加环境友好的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法比尤斯对中国在世界气候峰会上的卓越贡献给予了极高评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习近平领导中国迈向负责任大国发展道路的肯定。

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最复杂最难以达成共识的国际公共问题。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192个国家参加,参与人数超过15000人,但由于缺少一个担纲的大国,这次大会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能够达成最终协议,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正是由于习近平莅临巴黎峰会,并阐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决断,一举扭转了会议气氛,使得实质性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11月30日,习近平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他在讲话中宣布了中国自主自愿降低排放量的宏大计划: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这样的“减排”目标显然大大超出了国际社会的预估,国际舆论纷纷评价认为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作出积极贡献,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努力彰显了负责任、有担当、建设性大国形象。

习近平自己也承认实现这样巨大的“减排”指标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并非易事,“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卡洛斯·阿基诺说,近年来,中国一直以积极姿态和具体行动应对气候变化。2015年9月,中国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融资能力。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纳米比亚环境专家德特洛夫·冯厄尔岑认为,中国作出的承诺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也应作出类似承诺并遵守承诺,而非一味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指责发展中国家。

西方主流媒体也纷纷为习近平的“关键决断”点赞。美联社评论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开始转向减排的领军角色,加大在太阳能、风力和水力发电方面的投资,去年甚至减少煤炭消耗量,以期减轻城市污染。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扶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高能耗的重工业向扩大个人消费、科技产业、提高能效转变”。

“2015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稳中有降,这应归功于中国。”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于2015年12月7日称,一份最新报告让世界稍微松了口气:由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和“全球碳项目”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比2004至2013年每年2.4%的增长率,全球碳排放量去年仅上升0.6%。研究者预计,2015年全球碳排放量将减少0.6%。报告作者之一、环境专家柯芮称:“预计的排放量减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上个十年平均每年增长高达6.7%。但2014年中国排放量仅上升1.2%,预计2015年将减少3.9%。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紧要时刻,却咬紧牙关,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主动作为,推动缓解富国和穷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紧张和对立,以一种“桥梁性国家”的姿态营造国际行动的更多共识与合力。

一方面,中国近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达成许多令人惊喜的“协议”,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和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气候变化问题都是访问的最大亮点。另一方面,中国加大推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南南合作,向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援,引领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必须强调的是,习近平之所以有信心提出上述目标和政策倡议,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过去数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与此同时,中国还完成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它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

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习近平代表中国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宣示,说明中国领导人正从完善全球治理这一战略性角度看待气候变化问题,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种范式性变化。习近平在此次巴黎大会上强调,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非常巧合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2015年11月30日正式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对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方面全球领导地位的一种认可。但中国领导人深知,在气候变化领域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同样也非常重要。

在习近平的亲自倡导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经成为指导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也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行动。

正如习近平所说,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数十年,世界也将见证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新贡献。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崛起中的中国正变得更加“绿色”,并且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这无疑是整个世界的好消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