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3)

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3)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面临深化与拓展的重任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面临深化与拓展的重任,当前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坚持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对于边疆治理这样一个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中国历史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历史的局部考察得愈准确,对于历史整体的认识才愈有可靠的依据。但是,我们不应满足于微观研究,还必须对中国边疆治理进行宏观考察。应从宏观上考察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以便真正把握寓于历史事实中、隐于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本质。

不断深化传统内容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中国古代边疆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诸如朝贡体制、藩属制度、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边疆地区的治边政策及其影响、中国传统边疆观和治边观等,仍有深化研究的空间。同时,在宏观上总结从秦到中华民国边疆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尚待研究者上下求索。

从更长时段来拓展研究视野。随着中国边疆史研究的深入,依托历史、面向当代研究边疆已成大势。因此,立足现实进行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应成为研究者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研究古代(王朝国家)边疆治理与近代(民族国家)边疆治理的异同,关注当代边疆治理中的发展与稳定、边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协调、边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地缘政治与边疆地区的涉外关系等。有了这样的宏阔视野,才能进一步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注重中外边疆治理比较研究。综观世界各国,疆域范围内真正可以称之为边疆地区的除了中国,主要还有俄罗斯和美国这样的大国。当前,将中、美、俄三国从历史到现实的边疆治理进行比较研究很有必要,而比较研究的前提是对美国、俄罗斯的边疆治理进行扎实的个案研究。概括国外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总结国外边疆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就有可能将中国边疆治理放到国际比较的视野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推动研究方法多元化。长期以来,中国边疆治理研究属于历史研究范畴,研究者大都是史学工作者。随着研究的深入,仅仅依靠史学研究方法显然远远不够。因此,在边疆治理研究中引入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已成大势,唯有如此才能将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深度。

理顺研究与决策的关系。研究与决策有着密切关系。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是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学术研究必须科学求实。决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决策者应为研究者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保证;研究者则应发扬中国边疆史研究的爱国主义和求实精神等优良传统,为正确决策提供扎实可靠的研究成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