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联社2007年4月1日报道,统计显示,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美军阵亡总数为3242人,其中2007年1月阵亡人数为83人,2月为80人。“驻伊美军3月阵亡人数两倍于伊军”。
[2] “美国为伊战“失血”到何时”。
[3] “美参议院设定明年3月31日为从伊撤军最后期限”。
[4] 。
[5] “中印俄三国外长会晤新德里”。
[6] 1969年8月21日,美国国务院电报称“苏联企图摧毁中国核武器和导弹设施的可能性在此间正受到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最近收集的关于苏联军事行动的一系列证据表明,莫斯科也许在准备于近期对中国采取行动……这项军事行动的程度似乎远远超过任何可以看到的中国的进攻威胁……”;“8月18日,苏联大使馆二秘达维多夫询问国务院一位官员,如果苏联发动攻击摧毁中国的核设施,美国将作何反应”。电报称:“这是苏联官员第一次向美国官员提到摧毁中国核设施的可能性。”详见:“国务院电报”(1969年8月21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0、1031页。
[7]孔华润(Warrn I. Cohen) 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8]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9]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10]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中国台湾问题》,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11]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4页。
[12] “毛泽东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记录”(1959年9月15日),转引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79页。
[13] “毛泽东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记录”(1959年9月15日),转引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79页。
[14] “在民国1983年10月间,台湾省李主席向第7届省议会提出施政报告,并接受省议员对省政的总质询,于经过连续若干次会期答复质询之后,轮到党外议员(当时民进党尚未成立)的联合质询,贸然提出‘台湾独立’问题,要求省主席表示态度。如果想要避重就轻,省主席尽可以超越省政范围为借口不予答复。但李主席却面对问题,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两句话明朗回答:‘中国历史没有抛弃台湾,台湾怎能脱离中国大陆’,鲜明显示了他正确而坚强的国家意识。次日经国先生于阅读此项剪报之后,频频点头称是,连说‘很好、很好’。这一经过,距离1984年3月中旬中国国民党12届2中全会,通过蒋主席提名李登辉同志为‘副总统’候选人,不到5个月。毫无疑问,(蒋经国这样做)那段省议会的答询词,有了极大的关键作用。” 1994年李登辉和司马辽太郎倾心交谈时,坦承蒋经国之所以选他当了接班人,是因为他对蒋经国使用了“政治策略”。见“经国先生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之我见”,转引自《李登辉简介》。
[15]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未稳之时,曾作过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李登辉的‘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16] “国统会”全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1990年10月7日,由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宣布成立。 其成立法源依据是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设置要点,非法定机关,为隶属台湾“总统府”的任务编组单位,设置目的在主导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依据“民主、自由、均富”原则,力促中国统一。
[17] “国统纲领”全名为“国家统一纲领”,经“国统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以及同年3月14日召开的“行政院”院会,讨论后通过。“国统纲领”阐明:依循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其时机与方式,首应尊重台湾地区人民的权益并维护其安全与福祉,在理性、和平、对等、互惠等四大原则,分阶段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国统纲领”明定,分近程、中程、远程三阶段目标,实现中国统一:近程─交流互惠;中程─互信合作;远程─协商统一。
[18] “陈水扁谈‘台湾入联’:如果不争取只有等死”。
[19] “陈水扁发表强硬谈话:让‘公投’决定台湾未来”。
[20] 大公报:“金门撤兵一半? 透析台军险恶用心”。
[21] “扁高喊‘台湾国万岁’ 呛新‘总统’也无法对话两岸”。
[22] 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页。
[23] 毛泽东:“责成西北局担负解放西藏的主要责任”(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24] 毛泽东:“责成西南局担负经营西藏的任务”(1950年1月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25]毛泽东:“占领昌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1950年8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26]《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21页,注释(2)。
[27] 引自冷容主编:《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28] 毛泽东:“责成西北局担负解放西藏的主要责任”(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29] 毛泽东:“改由西南局担负进军及经营西藏的责任”(1950年1月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30] 毛泽东:“关于进军和经营西藏问题”(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31]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必须进入西藏”(1950年10月11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32] 毛泽东:“对西藏问题任何外国无置喙的余地”(1950年10月2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33] 毛泽东:“少数民族地区条件不成熟不能进行改革”(1950年6月9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34] “争取达赖和噶厦同意将两司曹撤职”(1952年4月15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972页。
[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468页。
[3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1007页。
[38] “十七条协议不实行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一定要实行。但其中哪一条你们现在不愿实行,可以暂时不实行,可以拖。因为协议上并没有说哪年哪月哪天一定要实行。已经拖了三年,如要拖,可再拖三年。三年过去后,还可拖三年,拖它九年也可以。不能干人家反对干的事情,要等待人民的觉悟。我们相信人民一定会觉悟的。”“西藏自治机关的具体形式由西藏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决定”(1954年3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105页。
[39] 见“17条协议”,详见《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40]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1页。
[41]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63页。
[42] 指1952年3、4月间西藏拉萨发生的反对“17条协议”的“人民会议”非法活动。
[43]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44]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45] “西藏工委处理非法‘人民会议’的方针是正确的”(1952年4月11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70页。
[46] “要估计到达赖喇嘛可能不回国”(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页。
[47] “关于西藏在六年内不实行改革的方针”(1956年12月1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48] “争取群众,锻炼军队”(1959年1月2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页。
[49] 平息规模最大的1959年拉萨叛乱,解放军“只用了十个连,两天两夜就把叛乱平息了。在山南,只用了四个团”。《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50] “西藏问题任何外国无权过问”(1950年10月2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51] “对西藏问题任何外国无置喙的余地”(1950年10月2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5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328页。
[5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748页。
[5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749页。
[5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978页。
[56] “要估计到达赖喇嘛可能不回国”(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页。
[5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67页。
[58] 毛泽东:“不能把台湾问题上的国际问题同国内问题混淆起来”(1959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59] “驻伊美军开始撤离 首批2200人启程回国”。
[60] “伊朗想填补伊拉克权力真空 布什发出最严重警告”。
[61] “沙特宣布从英国购买72架‘台风’战斗机”。
[62] 张文木著:《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1-342页。
[63] John J. Tkacik. Jr :“中国军力超级大国化”,译载于《领导者》总第16期,第95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