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亮:坚持守正创新 繁荣文艺创作(3)

李凤亮:坚持守正创新 繁荣文艺创作(3)

发挥文艺评论功能,促进文艺健康发展

文艺评论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文艺批评领域的运用和体现。文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文艺评论。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文艺评论者食洋不化,盲目吹捧西方的文艺作品,以西方文艺理论为圭臬,裁剪中国文艺审美,度量中国文艺创作,阐释中国文艺实践,存在“强制阐释”和“过度阐释”的现象。还有的人不从历史的、美学的立场出发,而是从金钱的、商业的立场出发,以点击率、收视率、销售量为唯一依据,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一些文艺评论家面对低级趣味噤若寒蝉,并深陷“人情批评”“圈子批评”“红包批评”等流弊。针对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

如何甄别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殷切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艺作为观照国运世情、百姓生活的产物,成就光辉灿烂,对文艺作品进行评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坚守和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坚持文艺评论人民性标准和艺术性标准的辩证统一。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既要以开放胸襟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来文艺有益精华,又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文艺发展实际融会贯通,建构有中国风骨、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求真务实的文艺评论体系,以此发挥文艺评论促进文艺健康发展的应有功能。

总的来说,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人民币为中心;文艺创新要遵循文艺创作规律,文艺作品才会既有“高原”又出“高峰”;文艺评论家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文艺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公道评价。文艺界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真理以守正,开拓发展求创新,潜心聚气,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努力书写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为深圳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