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7000万农户的离地之忧(2)

如何破解7000万农户的离地之忧(2)

2、4.6亿亩土地完成流转:“三权分置”如何因地制宜

【基层故事】“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包给别人种,将来要不回来咋办?”在郑州当面点师傅的河南滑县农民陈阳说出了心中对土地流转的顾虑,“大多数没有出来打工的农民,有的对土地流转并不很积极,一些农民即使种植收益低以至撂荒,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即使愿意流转,流转出去的期限也比较短”。

河南陈阳的话说出了很多农民心中所想。虽然我国土地流转在各地正加速推进,然而,某些农民心中的顾虑并未消除。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总体平稳健康,但也存在需要破解的难题:有的地方强行推动土地流转,片面追求流转规模、比例,侵害了农民合法权益;有的地方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有的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间存在矛盾和纠纷;有的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比较突出。

此外,土地流转中大量不规范行为阻碍了农业规模化发展。重庆市农办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土地流转中的不规范行为存在“四多四少”:农民自行流转多,报村镇批准备案少;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双方约定不明的多,约定明确的少;书面协议内容不规范的多,内容规范的少。

这些土地流转中的问题,亟待在发展中得到破解。

“在改革中,‘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核心现阶段仍然是土地问题。”韩长赋分析指出,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为破解这些问题,在农村土地加速流转的同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

顺应土地流转趋势,我国开始实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厘清了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双方在承包地上的权利。

据统计,目前,我国还约有57%的县和乡镇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近23%的土地流转未签订合同。相关专家指出,在土地流转中,处理好政府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土地流转由自发向自觉、由分散向规模、由无序向规范、由粗放向高效的发展,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