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反思美国崛起,再视中国优势(2)

王文:反思美国崛起,再视中国优势(2)

美国崛起与“体制悖论”

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韩德(Michael H. Hunt)在《美利坚独步天下》一书中,曾解释了为何美国能够成就霸业,即财富的积累、国民的信仰或使命感以及一个强大、现代化的政府。有此基础条件,顺着时局的变迁,美国历任领导人把国家愿望与物质资源结合起来,稳步地使美国走上了在世界上具有统治力的国际地位。在近400 页的书籍中,韩德几乎一句未提中国国内舆论所关注的“政治体制优势”,而是把国家崛起更多地归功于“体制”相对面:“人”以及与之相关的运筹力。这与我多年对美国调研的体会是一致的。许多时候,我觉察到的,不是所谓的美国体制优势,反而是他们所谓“体制设计”的吊诡与两难。

比如,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领导人选拔体制。经过三届总统选举的调研,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美国体制选拔的领导人,首先不是取决于候选人是否具备领导这个国家的能力,或者是否有充分的执政经验,而往往是候选人的游说、演说与筹款能力,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信息化时代的美国历届总统,第一素质要求竟是“演”!所选出的总统要么是演员,如里根;要么是善于演讲者,如克林顿、奥巴马。2016 年总统大选,“演”的特点更甚。希拉里与特朗普在数场电视辩论中互揭对方丑闻,其夸张程度全世界民众愕然,最终毫无从政经验的特朗普当选总统。

正是这种“体制悖论”——一方面,体制的改革不断需要民众赋权的平等化,即人人需要有平等的选票,决定国家领导人最后归属;另一方面,被选择对象需要迎合大众的导向,导致那些真正的政治大师、战略大师或者具有伟大政治家潜力的人物很难脱颖而出——最终使整个美国陷入了无穷的焦虑与迷惘中,国家与社会分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的衰落也成为必然。

近年来,造就美国崛起的三大重要因素正在消逝:一是美国天然的地缘政治优势正在消逝。19 世纪通过购买、欺骗、占领等手段,美国造就了“东西是大洋、南北是弱国”的全球最优质大国地缘战略位置。但21 世纪信息化、互联网化、超音速化的时代趋势,使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零距离化”,这使得美国再像20 世纪上半叶那样“偏安一隅”,甚至在诸强大打出手时“捡便宜”式胜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事实上,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有一股“孤立主义”外交思潮在升腾,但美国做不到孤立于全世界之外,也无法把原本自己介入而导致恶化的各个区域难题甩手不管,更无法在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盛行的世界中独善其身。正如美国学者戴维·梅森在《美国世纪的终结》一书中所述:过度扩张大大耗费了美国的老本。渐渐地,艾森豪威尔关于美国的预言正在显现:“我们将在寻找绝对安全的徒然折腾中自我毁灭”。当然,这里的“毁灭”指的是美国不再那么强大。

二是美国捕捉历史机遇的能力正在消逝。每一次历史机遇的到来,无论是美国内战,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很善于抓住其中的缝隙。在可能出现战略错误的关口,避免犯错,没有让稍纵即逝的机遇流失。然而,冷战结束以后,美国这种天赋似乎还给了上帝,急得美国大战略家布热津斯基2008 年在其《第二次机遇》一书中直接用“战略悟性的缺失和世界领导力的蹩脚表现”来形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位总统。可惜的是,奥巴马也没有抓住布氏所说的“第二次机遇”,面对全球的“政治觉醒”,美国的领导力弱化真的是“灾难性”的。

三是美国网罗与培养人才的绝对优势正在消逝。尽管美国仍然在人才吸引上领世界之先,但根据美国学者戴维·梅森的大量数据,日益衰败的教育正在成为美国竞争力和国际威望下降的重要原因。诸多证据显示,20 世纪美国的务实精神、企业家精神、效率、科技创新、科研投入相对于其他强国的领先程度正在下降,有的单项指标甚至落后于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