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准则》的鲜明主题和亮点

六中全会《准则》的鲜明主题和亮点

摘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着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问题。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本报专门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副主任施芝鸿同志,就学习理解《准则》《条例》,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撰写系列文章,敬请关注。——编者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这个言简意赅的重要论断,就像物理定律、数学公式那样简洁鲜明、无可置疑。

这个重要论断揭示了“一个鲜明主题”,即在新形势下要做到管党治党建党的有方有力有效,就必须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如果我们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非危言耸听。这些年来,世界上的一些老党大党相继衰败落伍、被时代潮流淘汰出局或边缘化的现象一再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作为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这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军令状,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聚焦到全面从严治党上来,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真正实现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两手都要硬。

十八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正风反腐取得的新成效;充分肯定了六中全会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广泛而深入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动员;充分肯定了全会通过的《准则》《条例》这两部管党治党的重要党内法规,为实现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这“六个从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制度保证。

这个重要论断揭示了“一个重要抓手”,即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抓手是什么?就是要始终紧紧抓在手里、牢牢抓住不放的东西。《准则》强调,“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这就昭示全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新形势下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抓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指出的那样: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事实也证明,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会导致信念丧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作风散漫,党内丛生的乱象和各种错误思想也难以及时有效纠正,最终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

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员对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学习、讨论和实践,党员对党内重大政治活动的知晓和参与,党员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下级与上级、全党与中央健康和正常的关系,以及加强党性锻炼、过好党内组织生活,遵守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等等。坚持做到、始终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就能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三个永远在路上”体现在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就能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和死灰复燃,就能有效防止反腐败打“老虎”、拍“苍蝇”像割韭菜那样,割了一茬又出现多茬,就能有效防止“四风”和腐败现象“野火烧不尽,邪风吹又生”。

这个重要论断揭示了“一个重点”和“一个关键”,即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突出强调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要抓好这“一个重点”和“一个关键”,既是由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执掌重要权力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也是高级干部在管党治党、从严治党中应发挥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的示范作用这样的特殊职责所要求的。事实证明,把这样的“关键少数”管好了、管住了,全党就有了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十八大以来,中央颁布八项规定、狠抓作风建设,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委员抓起收到的明显成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截至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我们党严肃查处的222名中管干部中,不乏省委书记、省长、部长,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特别是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人,不仅在经济上贪婪,而且在政治上野心膨胀、权欲熏心,大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给我们党的形象和威信造成严重损害,给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破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央出现腐败问题对我们党伤害最大,中央领导层的腐败分子对中央团结统一的危险最大。”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中,有21处提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这“一个重点”和“一个关键”。这就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达摩克利斯利剑悬在了这些“重点”和“关键”人物的头上,而把党内党外监督的尚方宝剑交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手里。

这个重要论断还揭示了“一个灵魂”,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花大气力抓好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这个灵魂。习近平同志在六中全会上的两次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他指出,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启迪我们:党内政治生活中包含着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而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又会反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活。因此,从政治文化这个灵魂抓起、从这个本原和根子上抓起,才能从源头上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真正落到实处。《准则》从12个方面提出了党员、干部都应该一体遵守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既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又为推进党内政治生态修复和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拓展了其理论和实践的空间。

属于精神范畴、属于“软件”建设的党内政治文化,用我们党的党言党语来说,应该包括政治理念、政治规则、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操守、政治伦理、政治修养、政治胸怀、政治风度,等等。而这些都会从对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等方面,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会付出很大代价。他还说,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等人不是不抓干部,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意图出发抓干部,搞团团伙伙、小圈子,划线的标准就是对他们本人忠不忠,能不能给他们输送利益,能不能为他们所利用。对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他们不仅不制止,而且拿来为自己所用,甚至指挥干部干坏事。他们带坏了一批干部,也害了一批干部。这些人成了政治上的“污染源”,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全党同志要记取这个深刻教训!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落实《准则》《条例》,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此推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加强党内监督,推动修复党内政治生态,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系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