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四篇闽鄂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调研与思考报道,其中多次提到南安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在此之前,人民日报调研组曾来南安,深入基层、现场感知南安基层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此外,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福建日报》、《福建组工信息》等媒体也先后刊播南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验做法30多篇次。
南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底是如何吸引各大媒体来采访报道的?
激活承诺对账让党员干部“动起来”
“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意识到,‘两学一做’不是一次活动,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南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引导,做到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党员意识时刻不能松懈。”为此,南安建立“党员承诺对账制度”,实行销号管理。
美林街道溪洲村党委书记陈垂知告诉记者,村党委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牵头梳理出11个具体项目,制定溪洲村党员“设岗定责”一览表,设置卫生文明劝导岗、计划生育协管岗、安全生产志愿岗等6个岗位。在此基础上,将党员分为干部党员、致富党员、妇女党员、流动党员、老党员、其他无职党员6种类型,明确每一类党员的承诺重点,增强党员承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需认领所有具体项目,党员村‘两委’需认领2个以上具体项目,无职党员需认领1个具体项目。”陈垂知说,目前全村党员共签订“党员承诺书”123份,承诺内容386条。
承诺书签下了,如何执行?群众又该如何监督?
记者了解到,溪洲村除将承诺书上交村党委、街道党工委存查备案外,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接受全过程跟踪、全方位监督。线上,各项目完成情况定期在微信平台进行公开。线下,通过宣传公示栏、LED显示屏进行全面公示,做到“承诺一件,登记一件;完成一件,销号一件”。
“通过党员承诺对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推进村级各项工作落实。”陈垂知说。
今年,溪洲村将村委会办公楼一、二层改造成勤政便民服务大厅,村干部轮流坐班,接受群众事项办理;将村干部联系方式告知群众,推行群众预约服务;推行全程代办制度,用村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南安立足发
挥好党支部的主体作用,让党支部全体党员“动起来”。书记、支委一班人带头“做起来”,组织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引导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此外,南安还鼓励基层党组织在完成学习教育“规定动作”的同时,大胆探索丰富“自选动作”,增强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