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销腐败”,有的领导干部生活几乎“零成本”(2)

“报销腐败”,有的领导干部生活几乎“零成本”(2)

摘要:目前,财政部等大力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有助于从源头堵住“报销腐败”漏洞。“但财政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务卡只是其中一个手段,并非抑制腐败的万能卡。”一些纪检部门人士表示,更应严格信息公开制度,将公务消费信息更多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让“报销腐败”无处遁形。

虚列开支和变更名目为主要手段

记者调查发现,“报销腐败”具有一定隐蔽性,其操作手法也多种多样。

一种是虚列开支,无中生有。“在办公、差旅等经费管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弹性较大的培训、会务等经费容易成为‘浑水摸鱼’的渠道。”广西一名县级审计局局长说,“比如,一个会议有50人参会,报销时按80人或100人报。只要有会议通知、签到表等材料,只要不超标,即使是审计部门也不会去仔细核查。”

广西凤山县纪委副书记彭孟智介绍,2013年至2015年间,县扶贫办两名干部就利用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便利,通过虚开发票套取培训资料复印费5万多元用于个人开支。百色市隆林县相关部门调查发现,2009年至2014年间,该县财政局会计黄某利用职务便利,在结算会务费给饭店、宾馆、酒店等商家时,要求商家加大发票数额给其用于报销,先后11次以虚报会务费、接待费等手段,侵吞公款19万元用于个人生活开支。

另一种手法则是变更名目,偷梁换柱。原福建省人防办法规处副调研员、福建省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某的操作方式比较典型,他将其在国外购买路易威登包的费用19960元,开成两张茶叶发票,又将购买冬虫夏草的费用开为购酒发票,均以“招待费”名义在单位报销。此外,他购买的沙发、床铺等家具,则开成“办公家具”发票报销。

有基层干部坦言,一些变更名目的报销,被形象地称为“吃床腿”“吃轮胎”。因为住宿费、修车费可以报销,于是有人就将各种费用进行变更后来报销。

河南省直机关一名财务人员告诉记者,“报销腐败”往往是在领导授意安排下,财会人员参与造假。“多数单位的会计只要见到报销凭据、简单审核金额之后就给报销了,对于发票实际用途、具体资金流向不会去仔细核查和甄别。”

据调查,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强行向下属单位或管辖企业摊派发票,将报销发票变成变相索贿的手段,影响恶劣。如河南登封市原副市长朱耀辉,在2011年至2014年任副市长期间,要求分管的医卫和教育部门为其个人消费报销发票40多万元,被要求报销的发票中有假发票、大货车过路费、洗脚票和外地发票等。河南周口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家臣累计通过报销索贿金额超过400万元,被称为“发票书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