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杨宜勇:中国进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实质阶段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2)

所谓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所以说放活微观政策的目标主要锁定的是企业和消费者,要让企业更加有活力,并且要进一步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为此我们要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所谓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措施的落地。要完善落实机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的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通过改革,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所谓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未来四到五年,精准扶贫让每一个人都能够顺利迈入小康社会,这也是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现在,全党已经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未来,我们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依然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我们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渡过难关。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扩大对外开放。“机者如神,难遇易失。”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例如,“一带一路”建设就体现了这种思想,我们必须把它做好。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因此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经济新常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场挑战,归根结底是机遇大于挑战。

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是6.7%,这里6.7%增加的绝对量比过去增长10%的时候的绝对量要大得多。因此,虽然现在经济增速看上去是下滑的,但是我们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新增就业岗位一直保持长盛不衰。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速要保持在6.5%-7%之间,这是相对平稳的一个时期。但是增长动力更加多元化,也就是说支撑经济平稳增长的支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可靠。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

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开展“放管服”改革。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市场的活力会进一步释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定能够得到实现。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