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以全面优势向前推进(二)(2)

中国正以全面优势向前推进(二)(2)

摘要:“认识你自己”,是一道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是一道必答题;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正确认识自己国家,就更是至关紧要的问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不自信,谁人信之?

中国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在实施“三去一降一补”迈向中高端发展中,不仅没有减少就业岗位,而且还增加就业。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在欧盟国家都在为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发愁,我国却每年相当于解决一个瑞士国家总人口就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绩!

最近,国务院又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对我国未来5年科技创新做了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细化落实。从创新主体、创新基地、创新空间、创新网络、创新治理、创新生态六个方面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并从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展开,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推进,中国的后发优势必将充分显现。

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四梁八柱”,游韧性很强,还会有多年中高速的发展,即使每年保持在6.5%以上的发展,到10年后的2026年,GDP也将达到130万亿人民币,按现行汇率计算,将达20万亿美元;中国还有极为厚实的家底,2011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首破10万亿大关,2014年就超过14万亿元,银行存款余额,到2015年9月末,就高达133.7万亿,外币存款6527万亿美金,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13.8万亿。人均将近9万。我们的粮食“十二连增”,为城乡经济发展提供着极为可靠的保障;物产极为丰富,市场极为繁荣。老百姓想吃什么都能吃到,想穿什么都能穿到,想到哪玩说走就走。手持护照的多达1亿3千万人。

此外,从倡议并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到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新开发银行,从举办APEC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到推动人民币正式“入篮”……所有这些,都既使世界受益,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巨大潜力。2016年1-8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约1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7751.2亿元人民币(折合1180.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716.8亿元人民币(折合1327.7亿美元)。1-8月,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合计876.6亿美元,占同期我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4.2%。对美国投资流量增长迅速,增幅达193.2%。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家电业务项目,实际交易金额达55.8亿美元,为8月当月我企业完成交割的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据迪罗基统计数据,2016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进行的境外并购交易的总价值达到17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8%。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资产收购者。而此前,自2008年起,美国一直是国外资产的最大买主。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13.6亿人口。这么多的人,也确实负担十分沉重。然而,人口多有弊有利。总起看,利大于弊。世界上,人是最可宝贵的。这么多的人口,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人多力量大、人多市场大、人多红利多、多人才多。中国人口多,凝聚一体的力量,任何国家都不可轻视,涌现的人才更是像天上的星星,实难尽数。在美国硅谷、在欧共体国家,许多顶尖人才,都出自中华民族。在中国国内,众多的“中国速度”依靠人才来支撑;众多的“中国第一”依靠人才来实现;众多的“大国工匠”中更是人才荟萃。尤为可喜的是,在众多人口中,处处都有人才梯队。例如长征六号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4.5岁;嫦娥一号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比美国同类型团队平均年龄小了好几岁。这是中国后发经济优势最强大的一个方面。

其六,厚重的文化文明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我们不仅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还有新中国建立以后累积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显现着中国优势。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以独特的汉字文化为载体,以《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哲学”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为形式,早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和自觉行动,极大地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还有56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以及我们的京剧、变脸等国粹,都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深入地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对国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以传承中华文化为纽带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办着。到2015年末,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我们还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红色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等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刻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