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李国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协同治霾(9)

现在,京津冀地区有很多治理的措施,一些组织机构也建立起来了,比如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这是专门治理气候的。另外,国家还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对京津冀的整体,包括产业、交通、环保等在内进行统一领导,张高丽副总理任组长。京津冀地区的治理是协同治理。为什么是协同治理?过去的治理都只是自己治理自己的,北京不能到河北去治理,也不能到那边去环境执法,而且河北省关并了一些锅炉,对北京的空气有所改善,北京也不能直接给它补偿。现在的大气治理叫联防联控,是京津冀根据各地的情况,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比如北京叫“三大战役”,治理的是农村散煤、高排放车和城乡接合部;河北有“四大工程”,主要是针对工业生产;天津则是“五控”治理。

当然,在治理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障碍。第一,环境经济政策和治理规则需要逐步统一。第二,需要建立高效的产业转移平台和合理的补偿机制。第三,基于水权制度,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共同保护市场机制亟需建立。现在,三个地区分属不同的行政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不一样。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费,北京市是一公斤10元,到了河北就是一公斤2.4元,所以那些企业也愿意到河北省去,因为那里付出的成本比较低。施工扬尘方面,北京一公斤征收3元,河北还没有征收。这就是现状。但是实际上,河北省为了京津冀的发展,也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特别是在水资源方面。北京有地表水,但是非常少,最主要的饮水源是密云水库,入库河流就是潮河和白河,都是从河北来的。天津的水源也是依靠河北,引滦入津。所以说京津冀要协同发展,需要消除短板,树立环境共同体的意识,需要制度的联动,统一制度,统一交通,统一产业,需要同城设计,只有这样环境才能够有根本的改善。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解决雾霾问题,首先要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绿色交通,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实现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和产业、人口、资源的均衡配置。东京圈为什么能将人口疏散开来,就是因为在整个区域内有一体化的交通、一体化的产业、一体化的制度,是一个均制化的区域。只有当人口、产业能够均等配置,区域一体化发展,才能够从源头彻底治理大气污染问题。

另外,还要有共同体意识。比如在然气的使用上,北京燃气供热比例已经达到80%以上,城六区实现了供热无煤化,而河北省以分散供热为主的乡村供热仍占很高比例。北京想要把然气供热比率再往上提,甚至实现百分之百,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资金的效率也降低了。如果要解决京津冀环境问题,不如将北京市提高最后10%的天然气普及率的资金投入到河北省的散煤治理上,那样效益会更好。但是这就需要协调。要解决河北的短板,京津冀地区就需要让资金发挥最优的效率,而不是三地各自治理。

另外,要建立市场机制,实行有效的联防联控。一个是要建立水资源的补偿机制。这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实现了。比如在扬州地区,就已经将河分成河段了。中国也实行了河长制,每一个河段都有一个河长来负责这个地区的水源。在明确职责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套资源补偿的市场机制。比如由三地共同测量水质,如果上游水质达到了标准的话,下游就要补偿上游;如果上游的水没有达到标准,上游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还有一个是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的碳交易市场,推进清洁能源。

2015年底,发改委、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一年以来,京津冀对环境治理、交通产业联动的确是高度重视,所以进展也非常大,包括共同制定一些规划以及重大的建设项目环评会商机制等。在区域的联合执法方面,虽然是各自执法,但是区域之间也有衔接。比如说一个北京牌照的车辆在天津被发现排污超标了,可以移交到北京执法机构,这样的联动机制正在建立。

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虽然有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也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最关键的还是建立区域共同体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共同维护环境,才能使得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四、结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城邦的长成出于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实际的存在却是为了“优良的生活”。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城市规划的本质在于安排好人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英国是花园城市思想的发源地,英国著名城市学家帕特里克·格迪斯说过,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英国建了很多花园城市,城市和城市之间是连接起来的,但是中间也有着绿色的屏障,每一个城市与城市之间都有功能的合理配置和衔接。这就是我对京津冀发展未来的美好愿景。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