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刘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解读(5)

(五)全面从严治党的五大战略思路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现实问题、从严问题,同时它还是一个宏大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五大战略思路。

第一,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要坚持标本兼治这个思路不动摇,同时还要全面拓展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这就是治标与治本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标本兼治的思路来源于我国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原本是一个医学名词。但现在,我们在描述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肃贪、纠正不正之风时,把这一医学思想移植到政治建设中。中医治病,先是看病象,就是发烧、疼痛等症状。而病象就是标,退烧、缓解疼痛就是治标。但是,无论发烧还是疼痛,都有症结和病灶。而病灶就是本,治病灶就是治本。一个完整的辨证施治过程,就是标本兼治,这样才能有效去除病根。光治标不治本,就类似于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但底下的火还烧得很旺,不多时锅里的水又会沸腾。要想不让水再烧开就得釜底抽薪。那么,在管党治党中也是一样,不正之风、贪污腐败等都是“病”,要用标本兼治的思路来治理。强化治标,就要持续保持反腐肃贪的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深入之本,一方面是深化改革,改造政治生态,转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是党员领导干部修身立德。所以,一定要坚持管党治党标本兼治。

第二,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无论从严治党还是反腐肃贪,根本上解决的都是人的问题。人如果在认知上出现问题,那价值观、政治觉悟、修身立德、明辨是非的问题,以及在大是大非前如何坚定立场的问题,也就都随之出现了。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而这些问题就是观念问题,要治本。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价值观、政治觉悟上下功夫,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第三,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第四大自信就是文化自信。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修身立德?要靠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讲的非常明确,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习总书记还提到,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第四,党的高级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高级干部要自觉经常同党中央对表,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把党中央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这里强调的是党的高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特殊责任与作用。党的高级干部如果能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做好表率、榜样,带好头的话,就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第五,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就在于我们如何在管党治党中发挥出其优势和特点。这也是我们当前实践中的重要任务。党内监督的规律性,就体现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党内监督绝不是短时期的工作,它有一个完整的时间体系,不仅要长期抓、经常抓,关键还在于抓早抓小,也就是事前和事中监督。如果事前不防患于未然,事中又放任不管,那到事后出现问题再纠正、惩处,就是事后监督、亡羊补牢,并不是最好的监督方式。所以,习总书记强调贵在有恒,重在日常。这是规律,更是经验。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