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4)

摘要:李中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副院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师从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等诸位哲学大家。由他领衔修订的《中国哲学史》成为北大和诸多大学的必修教科书。在本文中,李教授详细讲述了“什么是国学?”“国学的重要部分和内容”“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等话题,逻辑清楚、深入浅出、语言亲切,敬请观看!

古人很早就对五行有认识,大禹的父亲不能认识水的性质,所以他被杀掉了,罪名是汨乱五行。大禹吸取了教训,认识到水往下走的特点和性质,疏通五河,历时多年,治水成功。推天道以明人事理,从大禹治水的典故中,我们懂得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的口,就好像把一条大河堵上了,不给它留个通口,水位越来越高,水坝冲决了以后,那大水就无法阻止了。

中国的学问不是书斋里的,不是逻辑推演,它完全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

“革命”一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古人早就认识到,你不能破坏自然,《周易》讲的八卦,前两个卦就是乾坤两卦,乾坤就是天地,天地就是父母。八卦象征自然界的八个大相——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对应着自然界的八种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天地间这八个最大的现象,古人把它列到八卦里了。人类社会列的什么呢?乾为父,坤为母。它除了是天以外,它又是父亲;坤代表大地,她又是母亲。

张载有一篇文章非常有名,叫《西铭》,开篇有言,“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易经》的乾卦,表示天道创造的奥秘,称作万物之父;坤卦表示万物生成的物质性原则与结构性原则,称作万物之母。我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八卦之中,除了乾为天、坤为地之外,另外六个卦也有对应,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六个卦分别对应三男三女。

大家看革卦,下离上兑,革命这个词就出于此。离为中女,兑为少女,这叫二女同居。为什么叫革?像两个女人居住在一起,老闹矛盾,其志不相得,这就叫革。周易是很古老的东西,但它里面蕴含着基本的原理,推天道以明人事。人类的活动,其合理性要追溯到自然界之中。

儒家的六经属于夏商周三代的重要思想文化结晶,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整理六经,才使这六经传到今天,使得孔子之前1500年的文化没有中断、没有断裂。大家说,孔子最大贡献是什么?一个就是整理六经,这不简单。因为到孔子的时代,夏商周三代的贵族制度,或者叫奴隶制度面临瓦解,王纲扭结,礼崩乐坏,文化礼乐制度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整理六经,古代的典籍都是用竹简串起来的,遇到火灾、战乱的时候,这个竹简的皮条一断就分散了,分散之后就像现在我们从古墓里挖出来的古简,需要花大力气去整理。孔子下了很大的工夫整理六经,历史上称之为“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与之相关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被后世称为六经,他们不仅仅是儒家的根本经典,也是诸子百家的根本经典,同时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孔子承传六经的意义在于:他继承了两千五百年的上古文明,将之发扬光大,并且又传扬了两千五百年——孔子正是这上下五千年的轴心。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