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雷:中华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修养(2)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蕴含了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修养形成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对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的去继承,并为我所用。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修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素质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历史的主流趋势   

周朝有800年的历史,汉朝有426年的历史,唐朝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为什么越到后世,朝代治理的时间越短?这是应该引起治国者高度重视和文史经哲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历史的主流趋势。

中国历史上,治世是大于乱世和衰世的。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记载,中国历史上被夷狄分裂的时间是428年,被夷狄占领的时间是226年,合计654年。加上清朝末年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中华的100多年,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有700多年是乱世和衰世。这里有一个特点,只要中央集权政府腐败无能,就会被外族侵略。中央集权制强调郡县制、天下安。郡县制、天下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把县里的工作干好,把基层的工作干好,把中国老百姓的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好,天下就会安宁祥和。

学习历史经验,主要看治世、盛世的特点是什么?乱世和衰世的特点是什么?另外,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优秀的政治人物?第一流的政治人物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和人文呢?

历史人物分过渡性人物、时代性人物和悲剧性人物。孔子讲,给我一个地方治理,一年有样子,三年见成效;孟子说,小国三年,大国七年,可以把一个时代的风气转化好。中国历史上从儒学到佛教引进,到佛教变成中国的禅宗,到宋明理学,都有这个特点。中国文化应该引领世界发展的方向,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5000年文明从没有中断过,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下面我从几个角度来解读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文化?《周易》记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社会需要正气,包括现在的反腐倡廉、六中全会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孔子对此早有定义,贪官多,盗贼就多,揭露了吏治腐败的危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以载道。”文化这个东西,可以继承大道。

下面我讲解“涵养”和“修养”。“修养”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潜修默养。“涵养”的解释是能控制情绪的功夫。比如,我们常说这个人涵养好,涵养正气。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正气”,这就是涵养的意思。不管是修养也好,涵养也好,总之,文化是我们生活的方式,文化也是我们传统价值观念延续表现的一种具体行为。

钱穆先生将文化分为七个要素:第一,经济;第二,政治;第三,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第四,宗教;第五,道德;第六,文学;第七,艺术。人类整体文化的地位、功能、意义和价值,文化的传统和绵延继续,由于地域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比如,有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农耕有农耕文化;海洋有海洋文化。在不同文化相处的过程中,存在文化隔膜,在文化隔膜过程中,我们要寻求共识、寻求合作、寻求发展,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发展前景探索的一个结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