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雷:中华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修养(4)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蕴含了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修养形成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对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的去继承,并为我所用。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修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素质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老百姓有一句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治国之要,道理比法律还重要,我们要讲道理,如果人人都讲道理了,基本上就不用打官司了。“道”是什么意思?《道德经》里面这样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共所走过的路程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是这个意思。“道”又称天道,又分人道,人道主义。大自然之道指的是天道。传统文化对“道”的进一步解释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是《周易》里面对“道”的解读。从一个人讲不讲道理,就能看出这个人的修养和涵养,“本立而道生”。所以“道理”这个词在中国非常普及,老百姓也非常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在做人方面,讲堂堂正正。堂堂正正才能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好人。故宫里有块匾额“正大光明”,只有正大了,才能光明。就跟太阳一样,本身就很大,还很正,照耀万物而从不索取。所以,做人做官如果有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张载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的“心”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解读就是文化之心。“为生民立命”是什么“命”呢?就是我们的天命所在,是这一生做人、做官、做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天下,还是利己?这些都要分清,尤其是领导干部,对这句话应该有更深悟的理解才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这也是《史记》里对修身的解读,这就是读书人日夜修行、走正道的价值基础。“中国一人,天下一家”,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做人就要做到这一点。

中国对教育和文化特别重视,包括现在也是,在农村很多家里都供着一个牌坊,上面写的是“天地君亲师”。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宣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图片1

上图是描述孟子在集市上看见人家杀猪,觉得好奇想去看,但是他母亲拉他去学习的场景。孟母从小就培养孟子的涵养,以便将来建功立业。他母亲用力一拉,拉了一个圣人出来。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正气”,这个“正气”是需要涵养的。这也符合《周易》里面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2004年《大众日报》采访彭丽媛的文章《彭丽媛:传统文化是营养》里,谈到传统文化,她是这样说的:“我们的齐鲁文化,确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耀眼的明珠,我很幸运自己从小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齐鲁文化的气息。我的家乡郓城,出过宋江啊,够文化的吧。我的父亲是县文化馆的馆长,母亲是县里剧团的演员,他们从小给我灌输的也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的最佳营养。”《周易》《里面,周易道德经》,以及我们的先秦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孔子、孟子。一部春秋史,乱臣贼子惧。从百家争鸣,到汉朝开始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正式成为国家的正统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教育的学术,所以才有了孔子“为汉制法”。以至汉朝达到了426年的治世和盛世,从秦朝以后,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没有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