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雷:中华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修养(5)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蕴含了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修养形成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对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的去继承,并为我所用。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修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素质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传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唐朝伊斯兰教进入中国;五代十国乱世到宋朝朱熹将佛教与中国的儒学结合起来,成就了宋明理学,也就是中国化的佛教。在这里面有一个词特别重要,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叫“天理良心”。所以解放后有一批大学者就提出,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西儒学,就是将两个传统融合,以解决世界的发展问题。中西文化交臂以来,知识分子都想从文化的角度来为世界发展开出一剂良方。这其中存在文化交流、文化互见、文化互通等问题,课题非常庞大。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智慧。由于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理解得不够深刻,也没有钻研进去,所以对古人的智慧和经典东西有一些误解。我们要谦卑地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华文化从未中断,中华文明也从未中断,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现象。我们自身要做到文化自觉,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做到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的思考

传统文化里讲了什么呢?公正,“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所以成就了“天下为公”这种传统的关于公与私的观点。

提倡包容的价值取向、有责任的价值取向,包括善良、公平、公正。

诚信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

西方的价值观讲物质利益至上、个人至上,所以他们讲自由、人权、法治、民主。自由、人权以追求个人的最大物质利益为最高价值观。比如,撒切尔夫人就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大英帝国的利益;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纪念馆下跪时说了一句话,“跪下来是德国总理,站起来是德意志精神”;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下令驱逐吉卜赛民族;美国小布什时期在中东实施的改造大中东民族计划。实践证明,中东的民族计划不仅没有改善好,反而还造就了很多恐怖组织。从这些西方元首的言论就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缺乏“天下为公”的观念和胸怀。这和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不同。

下面我用案例来说明中西文化的区别。撒切尔夫人去世时,儿女都不在身边,西方媒体采访她的儿女说撒切尔夫人去世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料理你母亲的后事?她的女儿说,我现在非洲旅游,暂时不回去料理后事。这种话在中国就不敢说,这就是中西文化区别的一个具体案例。

西方人讲自由、独立、平等、权力、法治。他们讲的平等是什么意思?他们都信基督教,上帝说了,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他们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西方字典里没有“孝道”这个词,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核心的价值观念,我们来梳理一下,比如:精神第一、群己统一、集体主义。中国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是什么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体主义是有根源的,从家到家族,到国家,到天下。讲不讲道理,有理走遍天下。西方人不讲理,西方人讲法,这就是农耕文化与契约文化的区别。中华文化讲良心,俗语讲“天地良心”就这个道理,这个“心”跟西方医学的“心”是两个概念。中国人说天理良心;西方的心,它纯属于医学上的心,这是中西文化的区别。我们讲的“心”,指的是有羞耻心和知耻心,靠内心、良心自觉约束,这就是道德底线。

传统文化里面讲礼、智、仁、义、信,讲天人合一,讲和谐,实际上就是道教里面讲的“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资源,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词叫“资源诅咒”。有资源的地方,资源被开发完之后,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西方讲“征服自然”,中国讲“道法自然”,这是中西文化一个大的不同。

而实践证明,道法自然的观点对世界的和谐发展是有益而无害的,而西方对资源的掠夺是有害而无益的。中国人对名声特别重视,像司马迁的祠堂里讲“君子万年”,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爱惜自己的名声、官声、官德。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