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教育将有哪些大动作(2)

2017年北京教育将有哪些大动作(2)

摘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为首都发展的服务水平;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转移升级相协调;优化基础教育布局结构,满足市民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和协作工作

加快完善京津冀教育合作机制,落实数字学校资源共享、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教育督导协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合作协议。支持在京高等学校在京津冀区域内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成立学校联盟,促进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加快京冀职业院校精准对接,构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或强弱帮扶的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通过集团学校、联盟学校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认真做好新疆、西藏、青海、内蒙、湖北、河南、四川、沈阳等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和协作工作,促进受援地区教育水平提升。

制定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行动计划

持续推进第二阶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加大市级统筹力度,扩大优质高中规模,统筹安排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精准扶持远郊区初中和城区一般初中,保障校额到校工作的落实。继续支持各区深化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和九年一贯制办学等。实施新修订的项目管理办法,推进高校、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学科教学改革、引进外教、体育与艺术“高参小”等改革项目。制定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行动计划,综合运用政策和资源杠杆,精准施策,通过办学体制多元、管理机制灵活、培养方式多样等探索,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筹建北京统筹高中联合总校,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统筹类学校的管理责任,同时为全市高中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部属高校附中附小集团化办学力度。筹备组建服务新兴产业的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

制定完善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牢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扩大区域、学校课程自主权,鼓励各区、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创新实验。落实教育部修订新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完善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诵读、书法、传统艺术等元素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为全市初中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个性化教育服务。拓展市、区学农教育基地,进一步扩大初中学农规模,创新游学活动。加大对中小学特别是民办中小学课程教材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动态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

加大对民办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监管

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加大对民办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监管。统筹推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加强学籍管理政策与各项改革的联动。落实中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继续进行职业学校中高考招生计划分配改革,引导学校按照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

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指导学校加快制定升学转段标准,对接国外院校的语言和专业标准。稳步提升“3+2”中高职衔接改革质量及教学内容体系,深化“五年一贯制”高职改革。深入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保持参与学校、专业数量、学生规模基本稳定,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推动质量提升。加快“5+3”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北京市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北京学院、专业群、卓越高校联盟等改革项目,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贯彻落实《新时期北京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规划(2016-2020)》和《北京市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召开“一带一路”教育研讨会,建设若干个“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的支持力度,打造“留学北京”品牌。推动与已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国(境)外知名高校的实质性合作,探索建立学生赴外交流学习机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开展好青少年学生体育、艺术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和改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的管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