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建立视导制度
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研究制定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建立视导制度。试行《北京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导纲要》,修订高中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发挥“四个一”活动的辐射作用,探索学校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的新模式。整合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统筹和指导。开展第二批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项目和行知计划。完善普通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创新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和方式。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促进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
积极推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护照”试点工作
深化学校体育发展,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推广普及冰雪项目。进一步完善体育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优化体育工作评价。全方位改进美育教学,制定《北京市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校非遗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积极开展中小学舞蹈和戏剧教育试点和示范工作,举办好艺术节等美育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科技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发挥学生科技节的引领示范作用。规范和科学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外活动计划。发挥少年宫、科技馆的资源优势,改进校外教育工作。推进学校国防和军训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和素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积极推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护照”试点工作。
加大学前教育补贴力度及服务力度
扩大教育部门办园,支持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址分部,支持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支持现有幼儿园改扩建班级。提高市级财政对各部门办园的补贴力度,鼓励民间资本集团化办园。启动“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制定治理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加强0至3岁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出台社区办园点的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收费问题,加大补贴力度,逐步形成合理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幼儿教育内涵发展,坚持分级分类管理,不断提升幼儿教师水平。
启动实施“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
深入推进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完善管理制度,组织加强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对计划实施的指导,开展中心建设绩效的评估。启动实施“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支持年青、有发展潜力、有能力组织并领导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加强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开展北京地区2017年各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优化学科结构。
全方位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推进“一街三园”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并向纵深发展,积极建设高校分园,形成布局全面、政策完善、市校两级互动互补的创业园孵化体系。组织开展第二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评选工作,带动北京地区高校整体提升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和工作水平。通过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就业网站、微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
推进市属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
督促各区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支持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推进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推进绩效管理,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继续推进市属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扩大学校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建立健全疏解非首都功能经费奖励补助机制,对因此减少招生计划的学校,补偿一定比例的基本经费,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完善研究生生均拨款标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