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著武: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文化改革创新(2)

储著武: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文化改革创新(2)

当前文化改革创新面临的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改革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推进文化改革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把文化创新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不用讳言,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创新确实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文化体制机制建设尚需时日。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构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文化体制机制的吁求很强烈。在改革实践中,党和政府也坚持不懈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但从实际效果来说,有些方面确实不尽如人意。以政府部门管理文化体制为例,现在必须实现由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的转变,要求政府部门不能像过去那样直接干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运营,更不能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再以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举办的期刊编辑部改革为例,这些期刊编辑部很难完全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如果简单地与报纸等统一要求,恐怕很难保证改革的效果。无论是政府管理文化的宏观层面,还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微观层面,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还涉及体制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既要能符合中国的实际,又要能够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化改革的时候,不能完全搞一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来进行。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创新能力不足。在文艺创作方面,每年创作发表的作品数量很多,但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某些影视作品质量之低劣、情节之荒诞、内容之乏味,饱受批评。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原创性内容缺乏,传统媒体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能力不强。当下各大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内容来源单一,基本上打开一个网站就知道其他的网站内容了。不仅如此,一些网络新媒体还为错误思潮提供了传播平台,亟待加强监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重复性研究过多,高质量研究成果缺乏,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的现象依然存在等。应该来说,所有问题都指向中国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原创力不足,创新能力乏善可陈。

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这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目标。从统计数字看,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有可能的。但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来说,恐怕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以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为例,尽管每年拍摄、生产的影片数量不少,但高质量的作品并不是很多。“文化+资本”可以带来文化的发展,但如果过度了的话,可能会危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再如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打着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的旗号,实际上并不是为了发展文化,其意还是通过炒作概念来吸引资金,有些文化创意园里并没有文化。文化产业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来调节文化生产,这是文化产业发展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观念不强。各种政策文件以及媒体都在宣传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有些地方看来,摆在重要位置的并不是文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之相应,文化建设也需要进行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实际上有着纠偏救弊的作用。但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观念淡薄,这种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文化改革创新,既有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又有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既有老问题,又有新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不会自动消除,必须正视其存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可以说,文化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文化建设发展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