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著武: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文化改革创新(3)

储著武: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文化改革创新(3)

以文化自信为指引进一步推进文化改革创新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亦有人将这场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变革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时,我国在未来几年是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了以创新为首位的新发展理念,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发展规划。文化自信的提出,恰好赶上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以文化自信为指引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工作,使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在这方面,以下几点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指引推动文化改革创新。文化自信,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本身充满自信。文化自信,不是务虚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与践行,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众多方面;文化自信不是虚无的,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国由过去突出经济建设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包括文化建设在内五位一体并重的发展阶段,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体,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丰厚的人文积累,它的基础无比丰富。文化自信的理论构建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凡是有利于坚持文化自信的改革创新措施都应该大力支持和实施;相反,不利于坚持文化自信的改革创新都应该坚决反对和禁止。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指明了今后我国文化改革创新工作的发展方向。

正确处理文化改革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方面,确实有不少新举措、新政策,这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改革和措施最终是否落地并取得切实的成效,这还需要靠时间来证明。文化改革必须有利于文化创新,这是文化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一方面文化改革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能够创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制度基础和环境氛围,另一方面文化创新能够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动力,夯实和巩固文化改革的成果。文化改革与文化创新,兼之则两利,偏之则两害。但是,文化改革并不必然带来文化创新。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制约因素,尤其是涉及改革部门本身利益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改革的。还有文化改革的举措,会不会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执行以及创新主体的支持,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文化创新的主体力量是文化管理者、文化企业以及文化工作者,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是文化事业发展之幸。近些年,国家从知识产权、文化立法等方面,加强了对文化创新主体权利的保护与保障,这是很有必要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方面工作与改革创新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以电影产业为例,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法律规定,但在电影版权、电影审查等方面的变化力度不是很大。再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例,“青稞”“青椒”作为科研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态不是很好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之后,这方面的问题被突出起来。为此,中宣部、财政部就国家社科基金经费使用做出改变,通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教育部启动了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在科研经费方面作出了新规定。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改善“青稞”“青椒”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

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发挥能动作用。必须坚持党对文化改革创新的领导,确保文化改革创新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最为根本的。国家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发挥各个部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履好职、尽好责、服好务。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是文化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党和国家对于文化的政策规定,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开展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加大创新投入和奖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工作者。文化工作者要有责任担当,做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创造更多优秀作品,为文化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语

文化创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生产的效率、效益以及文化服务的水平。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文化改革创新,必须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必须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利于壮大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有利于提升全体国民的思想文化素养。概言之,文化改革创新必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5-19.

[2]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 蔡武. 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 [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2.

[5] 统计局解读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关数据.中国政府网.2016-09-02.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