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在走出去中彰显文化自信(3)

孙丹:在走出去中彰显文化自信(3)

“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华文化的自省、进步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一带一路”的愿景旨在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八个合作领域中,第六项为“密切人文交流合作”,这为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框架,也为中华文化进入新的开放和发展时期开启了新的航程。“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关系首先反映在经济和政治关系上。文化关系虽然是建立在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但是文化在发展经贸关系乃至政治关系中会起到隐秘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已为历史发展所证明。不同国家深厚的文化传统,记录和见证了不同民族历史上的友好交往和密切联系,正是以历史文化记忆铺就了从历史通向现实和未来的道路,使今天的国家关系和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互鉴更加顺畅、更加必要。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为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实现中华文化自省与进步的良好契机,这其中既包括文化思想的飞跃,也包括制度文化的创新和民间文化的提升。中华思想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历经几千年的沧桑,精华与糟粕并存。全盘西化论对中华文化的全盘否定或故步自封的全盘肯定,都封堵了文化发展与变革的道路,是自卑和自大的文化心理的反映。在不同文明的交往中,有勇气、有信心拿来、借鉴、自省而鼎新革故,正是文化自信的最高体现。

文化自信是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一种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生命之树常青,源于其不断自省的勇气和不断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指出了实现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文化的创新、文明的增长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产物,而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学习借鉴的结晶、交流碰撞的果实。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时期,都是对外经贸发达、文化交往频繁、对不同文化高度宽容和与不同文化高度融合的时期。故步自封的后果既表现为对本民族文化的盲目自大,也可能在文化交往中形成自卑心理。自大和自卑都是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理性判断和价值坐标,故而也无法以此建立起文化自信,无法实现文化的创新并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文化自信既表现为广纳不同文化的有益思想成分和成果,也表现为愿意积极地对外推广和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发展程度不一,文化背景各异。沿线不少国家都与中国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各自的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差异巨大。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文化走出去,必将遭遇中外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以后是产生新的思想和智慧,实现不同文明的对接会通、互利共赢,还是引发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产生不同文明的误解和对抗,是对不同文化的考验,更是“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实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形式多样、途径广泛。传统的通过以人口流动与商贸往来进行的被动文化交流方式,早已为现代化的主动的文化交流方式所取代,独立的文化交往更为普遍。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与普及,整个世界已经联为一体,文化交流更加便捷迅速,国家和种族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然而,文化交流方式的变革,实际上并没有消除以意识形态冲突为主要内容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文化安全成为了新的国家安全问题。世界各大强国都把建设文化软实力视为文化安全的保障,这也为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特别是中外文化交往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比较复杂,中国与有些国家文化差异较大,民间交往不多,缺乏共识互信基础。中国在致力于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背景下,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在经贸往来和文化交往中的文化自信不应表现为自大和自恋,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文化自信也不意味着完全超越经济、政治关系而盲目发展文化关系。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初期,文化交流应围绕、服从于经济、政治关系进行,待经、政关系深入后,文化交流才有可能独立出来,并服务于经、政关系,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一厢情愿的友好和交流都是不可持续的。

此外,我们在讲述传统中国故事,复原传统中国爱好和平、友善邻邦、美美与共的国家形象和民族性格的同时,更要花大力气用中国话语准确刻画当代中国形象、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清楚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艰苦奋斗历程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准确传递出中国和平崛起的信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所强调的,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如此,才是生动、真实、客观的中国故事,才能彰显适度的、真正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5-19.

[2] 习近平.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作出彪炳史册的贡献 [EB/OL].中国网.2016-11-11.

(作者简介:孙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