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红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队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风俗习惯,并将这些习惯向战士说明。红军每到一处,立即派人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当地社会经济、风土民情、民俗禁忌等,编印“情况通报”下发部队遵守。红军也向群众广泛宣传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反对伤害民族风俗和宗教感情等主张。党和红军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强调少数民族有语言文字的自由,还把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编成通俗的歌谣,便于学习和传播。
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武装和政权。建立少数民族自己的革命政权,实现民族解放,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军在川康藏区开展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组织在当地少数民族中选拔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觉悟的优秀分子作为骨干,组织和动员群众组建游击队等武装,以巩固革命政权,打击反动势力的反扑。党也注意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社会阶层的复杂性,认为不宜完全照搬或移植汉族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做法、经验,因而提出了区别对待的方针。
开展对民族上层的统一战线工作。1935年8月,中央政治局分析了“少数民族中阶级分化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之后,提出在有些民族中,有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川康藏区的统战工作主要措施有:一是保护少数民族上层利益。二是积极与少数民族上层建立友好关系、达成协议或结成联盟。三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争取和团结宗教上层人士。团结包括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红军顺利通过民族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途经和驻扎川康藏区的时间,在整个长征期间占很大比重。红军进入川康藏区以后,设立少数民族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研究制定政策,指导民族工作。红军主要领导和各部队纷纷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纲领、主张及红军的宗旨,各部队也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和政治纪律,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实际行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川康藏区的革命运动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起来。
首先是建立少数民族革命政权,实现民族解放。在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和红军各部队的帮助下,川康藏区从1935年初夏开始,陆续诞生了若干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革命政权。这些革命政权根据党中央的精神,领导藏羌等各族人民开展反对封建剥削制度、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使民族地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其次是在红军的帮助下各民族的革命武装也先后建立起来。这些少数民族革命战士基本来自当地社会底层的各民族青壮年,勇猛彪悍,熟悉并且适应藏区高寒、险峻的气候环境。他们协助红军部队参与作战,还承担了侦察、警戒、带路,守卫交通关隘,剿匪、肃反,宣传争取群众,筹集粮食物资等军事、政治任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反动残余势力,保卫少数民族红色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同时,接受了革命真理的藏族民众,竭尽所能支援红军,积极筹集粮食、牲畜等各类物资,组织后勤保障,为红军做通司(翻译)、当向导,踊跃参加红军,补充革命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