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陪葬物
年关将近,哥们儿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酒这东西,你既不能说它好,也不能说它不好。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杜康是谁?是舜的儿子,估计这个儿子丰衣足食,游手好闲,某一天因无所事事而来到了天下粮仓,从雨水渗露的粮食里品尝到了一种液体,然后就晕晕乎乎睡着了,在梦中梦见了一白胡子老头,老头告诉他,粮仓中渗下的液体中缺点佐料,九天后,在西边的大榕树下酉时要取三个人的血,即可制成一种饮料,此物甘醇清冽,乃天下绝饮。杜康依计施行,果然先遇到了一个书生,次遇武士,再次遇见一个傻子,分别取血加入,因酉时加三滴血,因而取此物为酒。
而书生、武士和傻子分别代表了喝酒的三种境界,即初饮时文质彬彬,酒酣时豪气干云,酒大后你就不是你自己了,是谁?自己琢磨吧。这个传说显然荒诞不经,更有可能的是在远古时期,因风调雨顺,谷物充足,而在囤积过程中粮食因发酵而不经意中出现了酒,而杜康显然是集大成者,要么是酒中仙,半觥稀松,一瓮不醉,属于传说中的金刚不倒之人,要么就是一闻名遐迩的酿酒师,经其调制,如饮甘饴,所以杜康俨然成为了好饮之人的祖师爷。
自从酒这东西发明以后,不知道成为了多少人的精神寄托和心灵的临时避难所?历史上关于酒的记载俯拾皆是,今观宋人笔记,非独帝王将相嗜好此杯中物,文人雅士、市井中人对此也有诸多感慨,此中酒德、酒趣、酒事,让今之贪杯者亦不无借鉴。宋人陶谷所著《清异录》中就列有酒浆门,专门叙述唐五代期间有关饮酒之人的种种趣事。比如唐穆宗喜饮西凉进贡的葡萄酒,并赞曰,饮此酒顿觉四体融和,真太平君子也。而乱世枭雄王世充也曾说,自己日理万机,劳累异常,只有酒能起到和气通畅的作用,竟封酒为天禄大夫,希望酒能时刻陪伴自己。
时文人雅士既有把酒称做“快活汤”的,也有叫做“曲世界”的,诗人杜甫就有诗云“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元稹亦云“亲烹园中葵,凭买家家曲”。酒虽有暂时的麻醉作用和对现实的一味逃避,但也有很大的危害性,导致文人酒后乱德失性,陶谷就一针见血的指出,酒是“祸泉”,大凡置于瓶中的,为酒。酌于杯,注于肠,善恶喜怒纠结,祸福得失不分,假如性昏志乱,癫狂不已,平常之时不敢为者为之,言谈举止肆意妄为,好事都能变成坏事,岂非自掘陷阱?此绝非圣人贤士所为。所以,酒这东西,一言以蔽之,就是个“祸泉”而已。
对于十足的贪杯者,陶谷称之为“瓶盏病”,喜欢喝酒的人,没有早晚和寒暑之分,高兴了往醉里喝,忧愁了也把自己往醉里灌,闲也醉,忙也醉,至于饮酒有无下酒菜,酒是好是坏,一概不问,即使典当借贷和赊帐也不在话下,每天必饮,饮则必醉,即使喝醉了,对酒也不厌弃,哪怕饥寒交迫,一贫如洗,也无怨无悔,这不是“瓶盏病”是什么?翻遍所有的古代医书和中草药,没有一种药方可以治愈此病。看来古往今来,象这样嗜酒如命的人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即使现在依然难以绝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