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眼点,就是把人民作为生产的目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如果社会生产不以人民为目的,不仅是不正义的,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持续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更加明确和清醒。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发展实践催生的理论成果。新发展理念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指明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新发展理念适应了时代发展和实践深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蕴含着人类历史积淀的人的发展、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和谐、互通有无、改善民生、公平正义等治国理政的广博知识和丰富经验。从上述意义上看,新发展理念堪称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新发展理念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世济民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几千年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丰富经济思想所传承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弥足珍贵,不仅对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直到今天,仍可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思想启迪。例如,《尚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政思想;《管子》中发展生产、充实国库、安民富民的思想;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可谓集先秦商家思想之大成;儒家“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的民生思想;《史记》中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类似的善因论;王夫之“上谋不如自谋”的思想,都是世界经济宝库中的经典。管仲的“重商主义”思想,比西方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和法国的德·蒙克莱田早2300年,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早2400年。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和”“合”为根本,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抱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之观念。在权衡多方利益时,主张“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顺天应人,天人合一”和“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理念。就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推崇“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对于社会分配,持有“均贫富”“共富”和“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论断。新发展理念正是在这一文化土壤上培育生发出的优秀成果。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无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养分。

新发展理念不仅植根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和文化土壤,而且科学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逻辑本质即为发展,并十分注重人民主体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破解世界发展之谜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要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中国确立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将增进人民福祉和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逻辑,五个部分相辅相成,形成了以发展为中心的稳定体系和有机整体。新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思想创新也是基于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强调事物发展变化遵循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并遵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新发展理念正是主张“破”与“立”的统一,即打“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而“立”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方式。从方法论来看,新发展理念堪称集中体现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典范。

新发展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眼点,就是把人民作为生产的目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如果社会生产不以人民为目的,不仅是不正义的,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所以危机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资本的增值和扩张作为生产的根本目的,只见“物”不见“人”,更不见人民,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特别是人民大众异化成了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甚至在社会中形成了贫富两极的分化对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新发展理念突出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尺度,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红线,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所在。

新发展理念致力于适时解决“中国问题”,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成果,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的为主导方向凝练出的发展的新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指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了新的高度。

新发展理念立足于中国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新发展理念是基于中国实际,聚焦中国发展,直指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它进一步抓住了发展的要领,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切中时弊,能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积累的问题。

新发展理念是具有鲜明实践指向的行动纲领。理念是对实践规律的总结,必须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没有实践指向的理念,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美好,最终却不能变成现实。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是新发展理念的一大特色。它直指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来破题、来展开,在聚焦改革发展的焦点难点中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正是因为强烈的问题意识,新发展理念才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现实解释力,成为回应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中国解答。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性,就要坚持实践第一,以实践立论、靠实践拓展、为实践领航,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过程,以新理念推动实践新飞跃、赢得发展新优势、创造发展新奇迹。

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了创新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新发展理念第一次将绿色发展摆在了发展观中的显著地位,更加强调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新发展理念将开放发展作为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是过去不能比拟的。我们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尽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系,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