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近渴+引远水 解决“上好学校难”问题

解近渴+引远水 解决“上好学校难”问题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长期关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日前,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钟秉林接受《紫光阁》杂志社专访,分享了他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思考。

解决优质资源短缺矛盾是个长期过程

记 者:当前,大部分地区的“上学难”问题已经解决,但社会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钟秉林:这个问题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变化。一二十年前,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短缺。如今,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都大为提高。比如,义务教育已全面免费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都在加快发展,再过几年也会实现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在2020年达到50%,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可以说, “上学难”、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已得到根本缓解。当前,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老百姓的期望来看,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教育, “上学难”的矛盾转变成了为“上好学校难”,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必须标本兼治,注重治本。

治本,就是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优质教育资源更广泛地普及,满足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但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经费充足、规划得当,学校的硬件条件可以很快得到改善,软件管理水平也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提高。但是仅有硬件条件改善和软件水平提高,距离办一所好学校还差得很远。学校办得好的关键是教师队伍,而精良教师队伍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教师接的艰苦努力;学校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催化作用,而优良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包括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绝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钱简单堆砌而成。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上好学校难”的矛盾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长期存在。

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学校要注重提高质量、加强管理、积淀内涵。另一方面,政府既要引远水,努力拓展和配置好优质教育资源;又要解近渴,采取政策措施,如在幼升小、小升初阶段推行就近免试入学,抑制择校风、条子生等现象,推进入学机会公平。

记 者:民办学校在解决这一问题中能否发挥一些作用?

钟秉林:民办教育、民办学校确实对提高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满足老百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地方如北京、上海,一些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很高,也很有特色,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尽管收费偏高,但生源火爆。要抓住《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颁行和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关文件发布实施的契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