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究竟有多高明(2)

王阳明“知行合一”究竟有多高明(2)

摘要:现在人们谈论王阳明,除了追捧他的文武功绩和士节品格外,对他的“知行合一”(心学)也全面肯定、大加宣扬,好像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还高明,我想对此说点自己的看法。

王阳明力图纠正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烦琐与僵化的流弊,他感觉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希图将儒家封建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使人人可行,这是他高明之处。他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

但是,王阳明的“心学”也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认识论成分。朱熹的“天理”把儒家道统视为客观规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他的“格物致知”还是符合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王阳明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的认知和实践。王阳明用意念代替“行”的合理方面,要人们树立一种信念,在刚开始意念活动时即依照"善"的原则去做,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这就叫“致良知”。但是人的“良知”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上天赋予的吗?是先知先觉的吗?是人心固有的吗?因此,王阳明的“心说”在本质上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

“天理”和“良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知与行到底应该怎样的关系?其实无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都没有讲清楚,只有依据唯物辩证法才能搞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实践论》是说得最明白的,那本论著的副标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